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大会发言选登 大会发言选登

科学决策破解我市垃圾处理难题——建议尽快兴建垃圾分拣厂
发布时间:2012-01-09

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

 

内容摘要:我市生活垃圾问题十分严峻,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但是,目前仍然缺乏真正有效垃圾减量化的办法。根据广州市的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和其他城市对生活垃圾减量化的成功经验,建议市政府尽快兴建生活垃圾分拣厂,在垃圾处理的终端进行垃圾分拣,使我市每天的生活垃圾减量化40%,既延长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年限,又能真正落实资源回收利用、环保、低碳的科学发展观。

 

 我市早在2000年就被列为全国首批8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于2011年更颁布了国内首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规章《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首开国内生活垃圾立法之先河,标志着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的新阶段,是一个立足未来的良好开端。但我市生活垃圾问题依然严峻,有可能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目前仍然缺乏真正有效垃圾减量化的办法。因此,根据广州市的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和其他城市对生活垃圾减量化处理的成功经验,我们建议市政府尽快兴建垃圾分拣厂,在垃圾处理的终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拣,这样我市的生活垃圾不仅可减量化40%,同时也真正实现资源回收利用、环保、低碳的科学发展观。

下面,从我市目前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困境、垃圾分拣的必要性和垃圾分拣与垃圾分类的区别、他山之石等进行深入阐述。

一、广州市的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困境

据《羊城晚报》(2011827日)的报道,广州目前生活垃圾日产量为18000吨,每天需要清运处理的垃圾14000吨,1000吨被送往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9000吨送往兴丰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处理,另有4000吨垃圾分别在番禺、花都、从化、增城自行消化,由于容量有限,兴丰垃圾填埋场和番禺垃圾填埋场到2012年将要实行封场,届时,若无新的办法,每天将有至少9000吨垃圾处理缺口,根据目前的垃圾增长量,广州将面临垃圾围城的巨大危机。

目前,广州市对日产18000吨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有二种,即填埋和焚烧。其中填埋是采用较多的垃圾处理方式,但由于它具有占用土地面积大、污染土壤和水源持续时间长等原因,呈逐步减少的态势,即使要继续采用此法,也很难在广州市周边找到大幅的可作垃圾填埋的土地。焚烧发电以其占地面积小、减容减量明显等特点,被广泛采用,但是广州市目前仅有一座日处理能力1000吨的李坑垃圾焚烧厂(二期的2000吨的扩建工程还没有通过环评),焚烧能力还远远不够。而且,由于不少市民对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极度担心,对在自己居住生活的周边环境建设垃圾焚烧场有比较强烈的抵触情绪,2009年广州市拟在番禺区兴建一座新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遭遇到极大的障碍,使政府进退维谷。况且,焚烧垃圾也消耗煤、油等助燃能源,又浪费了大量的可回收资源,这与我们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的低碳城市以及首善之区是背道而驰的。

 广州市政府为解决生活垃圾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2011年更颁布了国内首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规章《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首开国内生活垃圾立法之先河,广州市为垃圾分类立规,标志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的新阶段,是一个立足未来的良好开端。但是,垃圾分类贯穿于垃圾产生、投放、运输和处理的全过程,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分类效果都会大打折扣,由于市民主体意识不到位和分类运输配套设施不完备,环卫部门对垃圾的管理采用被动地清运处置的方式,既不分开收运,也不分类压缩,因此,通过垃圾分类而产生垃圾减量的真实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如果将广州市目前的日产垃圾18000吨全部按焚烧处理,以新建的每个垃圾焚烧厂2000吨处理规模计算,广州目前总共需要8座垃圾焚烧厂,如果再考虑每年7%的垃圾增长量计算,未来每24年就需要增加一座垃圾焚烧厂,到2020年,广州周边将有15座垃圾焚烧厂,那时,广州不是垃圾围城,就是垃圾焚烧厂围城。

 二、垃圾分拣的必要性

生活垃圾多数是混合垃圾,里面蕴藏着相当多的宝贝资源,但被无端的填埋或者焚烧了,这不仅造成了我们的资源浪费和新的环境污染,也大大缩短了我们垃圾卫生填埋场的使用时间,我们必须在垃圾填埋或者焚烧前进行彻底的系统的分拣,在垃圾减量化的同时又变废为宝,保护环境,例如我们可通过磁选机将细小金属分拣并收集;通过塑料袋自动收集装置可将塑料纸、塑料袋自动收集;通过人工可以回收到旧衣物、旧木材、旧鞋等物品;通过筛分可分拣出碎玻璃和有机肥等。根据对长沙市、佛山市、番禺三地分拣厂的调研得知,一吨的生活垃圾经过科学的系统化分拣后,可以回收利用其中的400kg,其利用价值为40%,其垃圾减量化为40%。番禺区在火烧岗垃圾填埋场内,建立了一个初级的垃圾分拣压缩处理系统,尽管它只是一个初级方式,甚至还存在很多缺陷,但是已经可以成功消减20%的垃圾填埋量;长沙市目前日产生活垃圾约4000吨,已建成了一个日分拣垃圾1200吨的处理厂,垃圾减量化达40%;就连我们天天说广佛同城的佛山,也早已在五年前开始进行垃圾分拣。显而易见,垃圾分拣处理系统是最有效实现生活垃圾的减容、减量、资源化再利用的环保手段。如果广州市建设8个日处理量为1000吨系统化的垃圾分拣线,那么这8条垃圾分拣系统产生的垃圾减量,就相当新建了4个李坑垃圾焚烧厂,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这种更科学、让市民更接受的方式——建设垃圾分拣厂,在垃圾被卫生填埋或焚烧前进行的分拣,将垃圾明显减量化后再进行焚烧或者卫生填埋,把对环境和人类的污染降到最低。

三、垃圾分类与垃圾分拣的区别

1.垃圾分类是在垃圾源头实现减量化,它需要贯穿于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全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且中间流程十分复杂和严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整个过程就会前功尽弃,需要长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2.垃圾分拣是在垃圾即将进入填埋或者焚烧前才进行处理,是在垃圾处理末端的真正减量化,它对垃圾收集前期的要求几乎是零,可以忽略前期任何人为和设施的因素,只需要末端一次性投资即可长久受益。是垃圾真正减量化的关键节点。据笔者在长沙、佛山、番禺三地的分拣厂调研统计,经精细化分拣后的垃圾可以有效减量40%,此举不仅可以变废为宝,也是垃圾处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重要手段,还能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是处理日益严重的城市垃圾危机的有效途径,实现资源回收利用、环保、低碳的科学发展观。

3.垃圾分拣投入更少回报更高。新建一座焚烧厂少则十几个亿多则几十个亿。而建一座生活垃圾分拣综合处理厂,仅需要焚烧厂造价的10%,(长沙建设一座1000吨的分拣厂投资约为1.3亿元)。目前德国、法国甚至国内的其他城市就是通过这种高技术的垃圾分拣,使垃圾大大减量,从而无需建造新的焚烧设施。在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的今天,政府下决心建造垃圾分拣厂,不但顺从了民意,而且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4.垃圾分拣不同于垃圾分类,垃圾分拣是垃圾分类的重要补充,是垃圾处理的最重要末端环节,分拣是使不易减量的减量化,可以从终端处理上减少垃圾量40%,是垃圾处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对付日益严重的城市垃圾"危机"的最有效解决途径。二者互不可取代,应同时抓,不应该顾此失彼。

四、他山之石

全国很多比广州市发达或落后的城市都如雨后春笋般的兴建了垃圾分拣厂,有各种规模的垃圾分拣线,我们应该借鉴他们面对垃圾难题的智慧,以长沙为例,长沙目前日产生活垃圾约4000吨,却已建成了一个日分拣垃圾1200吨的处理厂,垃圾减量化达40%;就连我们天天说广佛同城的佛山,也早在5年前开始进行垃圾分拣了;番禺在火烧岗垃圾填埋场内,也建立了一个初级的垃圾分拣压缩处理系统,对垃圾进行比较简单的初级处理,但是已经可以消减20%的垃圾填埋量,这足以让我们看见垃圾减量的新方向,树立破解我市垃圾处理难题的信心。我们在长沙垃圾分拣厂实地调研时,看到厂区清洁安静,生产线在有序运作,除臭水平很高,没有严重的异味,对周边的居民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把这些已经实践证明的好方法,作为解决我市垃圾围城困境的首选方法。

五、建议

根据广州市的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和其他城市或地区对生活垃圾减量化的成功经验,我们建议市政府尽快兴建垃圾分拣厂,在垃圾处理的终端进行彻底的分拣,纾解我市垃圾围城的压力,使我市的生活垃圾大大减量化,践行资源回收利用、环保、低碳的科学发展观。具体建议如下:

(一)把垃圾处理模式的改革作为2012年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

尽快开展相关调研,认真吸收国内外垃圾分拣减量化的成功经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和建设首善之都为目标,树立长久规划的大思路。为彰显广州市政府十分重视垃圾处理问题,编写《广州市生活垃圾治理白皮书》,将统筹规划各区县垃圾处置设施纳入今后的工作计划,建立源头减量(分类),末端减量(分拣)的多极处理模式,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末端分拣减量等环节,最大限度的减少填埋或焚烧垃圾量。

(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为减少财政压力,垃圾分拣厂项目可按BOTBOO模式,以建设部对垃圾处理项目可以有30年特许经营权的规定为行事依据,通过公开招投标来选择合适的企业投资,建立一批先进的垃圾分拣厂,形成市场化运作,政府法制化监管的垃圾分拣管理机制。

(三)建立经济补偿机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

由于垃圾分拣不但可以使垃圾减量化,还可以增加废品回收率,提高资源化循环使用水平,低碳、节能、环保,有一定的公益性,所以建议对从事该类项目的企业,在税收、电价、水价等方面给予扶持,并根据国家关于生态补偿机制的精神,对减量的垃圾,政府可按当年每吨垃圾焚烧价格的60%-80%予以补偿。

(四)利用废弃垃圾填埋场旧址兴建垃圾分拣厂。

利用废弃的垃圾填埋场既有利于通过环评,又可以重叠使用土地资源,节约成本;更能有效回避新建垃圾填埋场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打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