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征集提案精选 征集提案精选

关于全面完善心理教育辅导体系,努力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2-01-08

案由

关于全面完善心理教育辅导体系,努力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建议

提案者

民革广州市委员会

类别

单位提案类

录入日期

2012-01-05

提案类型

会中提交

承办单位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深入开展未成年人心理教育辅导工作,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多年来,在中共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尚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师资队伍建设进程缓慢,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专业水平普遍不高

当前大部分中小学严重缺乏高素质的专职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工作基本由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医务人员等兼顾开展,绝大多数的一线教师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此外,由于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的承载力有限, 专业培训严重滞后于教育形势的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瓶颈。

二、各类心理教育活动层出不穷,但缺乏规范化管理

以学校心理咨询站的建设为例,按照“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三级站点的设置模式,一级心理咨询中心设在广州大学,二级心理咨询站设在12区(县级市)的教育行政部门,三级心理咨询站只设在我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内,可见更多的学校特别是城乡结合地区的学校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投入,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均衡发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与指导实践相脱节

由于不同地域、不同性质的学校所面对的学生心理状况差异明显,加上不同学龄段、不同性别的学生各有群体特性,目前通用的心理教育指导教材显然不足以应对各种现实的需求。

四、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各类未成年人心理辅导机构、援助机构等社会支持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五、不少家长由于缺乏识别、判断和引导孩子心理健康的知识与能力,或者由于工作繁忙等多种原因出现家庭教育缺位。

 

一、深化社会公益机构与中小学校的合作,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

1.发挥社会公益机构专业优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制定广州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明确我市下一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的工作目标,就“心理教师持证上岗”工作建章立制,为更多教师取得心理等级培训证书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使教师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言传身教;最后要充分发挥“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培训)中心”、“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等专业机构的人才优势,组建多支专业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讲师团队,根据不同学龄段的学生特性,结合不同地域、不同性质的普通中、小学校以及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辅导讲座,指导学校广泛开展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协助教师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及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全面建设三级心理咨询站,确保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心理治疗与心理健康教育无缝衔接。首先建议以“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为示范,全面建立三级心理咨询站,把三级心理咨询站的建立、使用与维护情况作为评选文明学校的硬性指标之一,促使各校进一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证所有学生可以在学校接受预防性、常规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建议加强学校与专业辅导机构、专科医院的对接,以规范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保密制度,为未成年人提供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服务。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首先由学校负责进行认真、细致、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对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可及时转介至社会专业辅导机构接受进一步的心理危机干预服务;若需要医学心理干预,还可转介到规范的医学心理诊治部门,接受更深层的心理救治。

3.以中小学校为基础,以专业机构主体,定期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与分析,为有关部门及时调整工作指引提供参考依据。建议卫生部门把学生心理健康检查作为常规健康检查项目,联合教育部门共同指导、协助学校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普测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规范处理和科学运用各种测量结果。学校可以根据测量结果对“重点时段”和“重点群体”开展监控,构建“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机制,将患有严重心理疾患的学生及时转介到专业机构进行心理治疗,形成由学校为主、有关方面联合开展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模式,及时做好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授权指定的社会专业机构,科学运用学生心理健康普测的结果以及其他调研数据,对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进行定期摸查和分析,以科研带教研,协助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引,并指导和推动各区、各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工作发展规划和阶段目标,稳妥、科学推进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探索建立公益机构、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单位的日常互动机制,共同保障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1.借助街道、社区、关工委的合力,仿效各校“三级心理咨询站”的设置及运作模式,广泛建立社区心理咨询室,为社区未成年人及校外学生提供更便捷的心理咨询服务,也为“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等公益机构顺利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提供服务平台。

2.依托共青团发展壮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志愿者工作组织”,同时通过建立资金筹措、激励表彰等制度,探索在志愿者组织中设置一定数量的社工岗位,形成“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的新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服务工作模式,填补未成年人在校外的“心理健康辅导真空”。

3.充分发挥妇联、共青团、青少年法律援助处等组织的作用,探索建立未成年人心理教育、心理辅导与权利维护的对接机制,及时把在心理教育、心理辅导过程中发现的涉及维权的个案直接转介到有关部门予以跟进。

三、大力优化教育环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氛围

1.探索建立操作性强、实效性好的工作管理机制,深化素质教育,切实减轻未成年人课业负担,为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体育锻炼以及与家长进行亲子互动等提供充裕的时间,真正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2.学校和专业机构可共同探索家庭教育的好方法、新模式,帮助学生家长了解和掌握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改进家庭教育方式,共同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3. 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作用,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向社会延伸,坚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和鼓励学校、社区开展未成年人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让广大未成年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康人格。

4.继续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和公共文化场所建设,不断完善设施,加强管理和服务,丰富未成年人的校外活动内容。

5.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广泛宣传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促进心理健康知识和科学理念深入人心,培养良好的社会意识。    


打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