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大会发言选登 大会发言选登

盘活广州文化遗产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发布时间:2012-01-09

广州市政协委员黄淼章

 

内容摘要:广州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是名城广州的核心和文化精华所在,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广州对文物资源的利用开发还是不够。要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关键要把历史文化遗产盘活,为此建议:1显山透绿,做大做强南越王博物馆;2陈家祠的深度开发;3重现五仙观风采;4尽快抢救复建大小马站书院群;5加大力度开发南海神庙和筹建海事博物馆;6建设越秀山象岗山文化史迹游览线;7全面恢复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原貌8整体开发文德路文化旅游功能;9加强十三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与利用;10维修抢救玉岩书院。

 

广州市委九届十次全会提出,要把打造世界文化名城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广州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 年)》,从提升软实力的角度给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确立了又一战略重点。这一战略重点与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相辅相成,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驱动双轮”。

 2010年,乘广州举办亚运会之机,得风气之先的广州城市建设也驶入了快车道,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少老景点也注入了新内容,西关大屋重拾风韵,久已褪色的城市记忆再次鲜活,陈家祠建了新的广场,南越王博物馆旁边的两栋房屋终于拆迁了,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前面也建了广场,古老的羊城文化景点被凸显出来,广州这颗南国明珠变得更闪亮和更有文化味了。

一、文化遗产是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基础和根脉

广州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地理位置的优越,千年历史的渊源,岭南古人的偏爱,岭南文化的积累,使广州有一种得天独厚的文物资源,老祖宗留下的无数文物古迹,象璀灿的明珠,洒落在羊城大地。迄今为止,我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29处,是全省最多文物保护单位城市。

文物古迹是名城广州的核心和文化精华所在,它们不仅在诉说着名城广州的历史,而且也以其特有的方式使广州的形象鲜明起来,成为文化名城的根脉。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广州对文物资源的利用开发还是很不够的,譬如,广州投资筹建了广州艺术博物院,对沙面建筑进行了大规模整饰,南越王博物馆也花了不少人力和财力,大多数区也建立了博物馆。可惜的是投入多,回报少,广州独特的国家级名城风采仍未充分发扬光大。

文化遗产是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基础和根脉。要加大历史文化名城资源保护力度,挖掘保护“千年商都”历史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软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扎扎实实地向着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迈进。

 二、要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关键是要把历史文化遗产盘活

广州要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我们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将文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精心培育广州的城市之魂,充分开发利用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集中宝贵的财力,重点突破、扶强扶优,形成科学发展的新思路。下决心开发一批有知名度、文化历史价值高、岭南地方特色鲜明、对游客吸引力大的文物景点,全力打造广州文化品牌。广州要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关键是要把历史文化遗产盘活。

(一)显山透绿,做大做强南越王博物馆。

 1983年,在广州象岗发现第二代南越王赵眜墓葬,出土众多的文物瑰宝,被誉为汉代三大考古发现之一。墓葬发掘后,墓室就地保护,并辟建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它以古墓为中心,结合陡坡和山岗的地形,依山建筑,拾级而上,将综合陈列楼、古墓原址和主体陈列楼三个不同序列的空间,连结成上下沟通的、步步登高的一个整体,突出了古墓博物馆的群体气派。但由于历史原因,南越王博物馆周边环境十分杂乱,正门东西两侧被商场和招待所夹住,无法看到南越王墓坐落在象岗腹心深处的历史风貌。2010年,乘举办亚运之机,广州市下决心拆去博物馆旁边的招待所和商场,整个拆迁面积近17万平方米,恢复了部分象岗山体原貌。建议恢复南越王墓地南面原来山体的面貌,显山透绿。这样,被誉为岭南文化之光的南越王博物馆就会熠熠生辉,大放异彩。

(二)陈家祠的深度开发。

陈家祠是广东地区保存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建筑。富丽堂皇的陈家祠被誉为我国“南方艺术建筑明珠”。20115月,陈家祠以“古祠流芳”为景名入选羊城新八景。广州市乘举办亚运会之机,解决了三十二中的搬迁问题,使古祠的大门面向中山七路。通过媒体的大量宣传,陈家祠知名度极大提高,已成为中外游客最喜爱的广州文化旅游景点。

但是,随着参观人数的增长,陈家祠也逐步暴露出不少问题。如利用古建筑搞展览有不少局限,室内必须保持原样不能乱拆乱改,采光、恒温、空调、照明等都成问题。同时,展览场地有限,不能搞大型的文物展览,许多馆藏珍品难以展出,这和陈家祠作为广州最具文化品味和参观人数最多的文化景点地位极不相适应。要充分认识和开发陈家祠所蕴藏的潜力,做好陈家祠深度开发工作,积极争取广东省、广州市政府大力支持,尽快解决好后院的征地资金,筹建仿古式的陈列大楼,扩大展览的面积,使博物馆的许多珍品早日和广大市民见面。这样,陈家祠将有一个更好的开放环境和更大的接待能力,将成为广东最多观众的文化旅游景点,成为岭南最亮丽的“文化名片”。

(三)重现五仙观风采。

五仙观位于广州惠福西路,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五仙观被当时的市政厅为筹军饷而拍卖,观址日益缩小。后又历经“十年浩劫”,仅存头门、后殿、钟楼和东西斋房部分古建筑,五仙观从广州的一个知名的寺观流落成为一座占地只有几百平方米的小观。五仙观在广州历史中非常有名气。岭南第一楼和仙人拇迹也非常著名。近几年,越秀区对五仙观进行了整治,观前广场已初具规模,要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抓紧建设越秀博物馆陈列大楼和南粤先贤馆。五仙观是古代广州历史文化标志性的建筑,重塑五仙观,广州市与越秀区政府应在人、才、物方面全方位的投入。重塑后的五仙观集祭祀庆典功能、展览展示功能、教育弘扬功能、旅游服务功能为一体,使老景点焕发出青春和活力。

 (四)尽快抢救复建大小马站书院群。

越秀区西湖路大小马站、流水井一带的越秀古书院群是广州市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书院群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极盛时附近云集了三个学宫,五所省级书院,一所府级书院,两所县级书院以及大量的民间合族祠书院,还有百余间的书坊,广州书院在清代数量上居全国之首。1999年,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落实保护大小马站、流水井古书院群议案”,被正式定为当年政府必须办理的议案。市有关部门承诺要用8年时间来完成议案的办理。然而,时隔13年,此议案仍未落实。大马站一带的书院群被大片清拆一空,现存尚可见的只有流水井两侧的数家书院或为民宅,或改为它用,也是衰微破败、七零八落。成为了广州闹市中心的一块“溃疡性的伤疤”,严重影响国家中心城市的形象。建议尽快抢救复建大小马站书院群,恢复原有的建筑景观,并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和长远的保护。可经营符合历史文化氛围的商业项目等,保持书院传统文化的延续性,重现古书院人文气息,提升北京路步行街商圈的文化氛围,把书院群打造成为古今文明相互融合,市民、游客留连忘返的广府文化新天地。

(五)加大力度开发南海神庙和筹建海事博物馆。

作为宋元时期羊城八景之一“扶胥浴日”所在地的南海神庙,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史迹,也是我国四海神庙中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海神庙,在国内和东南亚一带享有盛名。近年来,广州市和黄埔区投资对庙内进行大规模的维修,筹建了千年庙会,集文物、旅游、民俗、购物、饮食服务于一体。南海神庙是较具潜质的文化史迹景点,但筹建“南海海事博物馆”一事一直未能落实。应尽快建设“南海海事博物馆”,增加南海神庙的文化内涵和提高古庙的文化品味,这样,南海神庙将成为广州东线文化旅游的胜地。

(六)建设越秀山象岗山文化史迹游览线。

1986年,广州市政府接受人大代表的议案,决定建设越秀山象岗山文化史迹游览线。26年过去了,广州博物馆建立专题陈列室,镇海楼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并恢复了175米的城墙;广州美术馆建立了园林式古碑廊、五羊仙庭、南越王博物馆全面对外开放,这条文化史迹游览线初具规模,令人可惜的是,其影响力却不大,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在越秀山象岗山这条长约一千米的地带,集中了广州明代古城墙、五羊雕像、中山纪念碑、古之楚庭牌坊、伍廷芳墓园、镇海楼、海员亭、光复亭、广州美术馆、四方炮台、春睡画院、南越王墓等著名的文物古迹,其年代由汉代至近代,前后长达二千余年,包括广州城建史、古建筑艺术、名人故居、风俗传说、革命胜迹等等,地方特色浓厚、景点密集、悠悠千载一线牵,古今广州呈眼前。目前,这条史迹游览线影响不大,究其原因,一是对此线的文化旅游价值认识不足,未能全力开发;二是缺乏有效的宣传;三是明代古城墙大部分未有修复,使各个景点分散,未能连成一线。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力,促进广州旅游的发展,要尽快对明代古城墙进行维修,复原城墙上雉堞、城楼等。同时,一定要加强宣传,这条文化史迹游览线景点密集,且文化品味较高,内涵丰富,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又是广州文化旅游的月亮。

(七)全面恢复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原貌。

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前身为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广东士敏土厂,因孙中生先生两次在此建立革命政权而得名。亚运会前,旧址被周边民居围绕,特别是前面有江湾大桥东引桥、民居、小学校舍等,直接阻碍了正门门楼与珠江的视线通道,另外旧址保护范围有28层宿舍楼,已存在倾斜状况,直接对旧址的文物安全构成威胁。在亚运前夕,张广宁书记亲自到现场办公,决定拆除江湾桥东引桥、迁移变压器、建设大元帅府广场;拆除旧址西南侧两座8层宿舍楼,使多年困惑旧址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使大元帅府重现开门见江的恢宏气势。

建议进一步改善旧址的内部环境,全面恢复大元帅府原貌。将旧址西南侧的某建筑工地用地面积9629平方米地块(现已停工多年),变更为文化用地性质,移交给文物管理部门。在此建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陈列楼,满足历史陈列展示、文物库房、监控中心、办公用房及停车场等基本需求。拆除旧址用地范围内作为办公、文物库房、监控中心等用途的南平房、西平房,复建后花园和兵营房,全面恢复大元帅府旧址历史风貌,推动大元帅府旧址的文物保护事业和纪念馆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八)整体开发文德路文化旅游功能。

文德路是广州市一条著名的文化街,这里自古就是广州古城中心。文德东数百米处(今省博一带)是广东贡院。明清时期,全省文人来省城考试,都会来文德路,由于这里位居闹市,文化气息较浓,逐步形成广州文化古玩市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德路有四十余处旧书摊和古玩店,成为省内外闻名的古玩字画一条街。

 文德路过去是文人、社会名流雅集场所,清末,康有为曾利用文德路的广府学宫仰高祠开办“万木草堂”,培养变法维新弟子。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等不少名人在文德路留下过的风采,在省内外曾经享有很高知名度。应扩大文德路的文化和商业功能,恢复过去一些知名的旧书店、装裱社、古玩店等,搞一些文化名人在文德路的城市雕塑,整体开发文德路文化旅游功能,发挥文德路的历史文化优势,使文德路和北京的琉璃厂、上海的城隍庙一样享有盛名。

 (九)加强十三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与利用。

 清代广州十三行,是清朝政府特许的外贸机构。十三行曾独揽中国外贸特权,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也有很大的影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至今仍存着很多有关档案,欧美很多国家博物馆、档案馆也收藏着由十三行出口的中国外销画、外销瓷及有关贸易档案。十三行是广州中外贸易往来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最辉煌的一章。应深入开展十三行史迹调查,推进有关遗迹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制十三行商圈规划,筹建十三行博物馆,并形成一条文化旅游线,擦亮十三行文化品牌。

(十)维修抢救玉岩书院。

 玉岩书院始建于南宋,至今已历八百余年,是广州最早、保存最好的书院之一。书院依山傍水,因势造型,层次突出,外观雄伟庄严;院内楼阁相连、曲径回廊、鱼池水榭、亭台瀑布的布局,结构紧凑,设计精巧,典雅秀气,为岭南园林建筑之瑰宝。玉岩书院自明代开始便闻名于世,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现书院内保留了众多名人墨迹。近现代以来,朱德、叶剑英、陶铸、郭沫若等国家领导人以及众多外国元首、友人也在此留下了足迹。玉岩书院由于年久失修,地基下沉造成多处墙体和屋檐变形开裂,存在极为严重的安全隐患,亟待抢救维修,刻不容缓。市、区有关部门应对玉岩书院修缮工作应给予高度重视。

三、 加大扶持区和行业博物馆力度,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博体系

199612,荔湾区利用陈廉仲公馆建立了广东省首家区级博物馆——荔湾博物馆。荔湾区的做法,引起了广东文博界的注目。过去广州的文博事业基本上由市文化局来统筹,由于人力、经费等方面的限制,广州文物事业的发展远远比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在近年的文化体制改革中,广州市已将不少文物保护单位下放给区管理,以调动区的积极性。市里既可以减轻文物管理和维修经费的负担,又可以集中人力、财力重点搞好八个市管文博的精品,重塑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同时,区又可利用文物建筑建立区博物馆,进一步发挥区的积极性。

另外,近年来,广州不少行业都在筹建博物馆,主要有陈李济药业博物馆、广州邮政博物馆、广州中医博物馆、广州钱币博物馆、广州电台博物馆、粤海关博物馆、珠江啤酒博物馆等等。广州市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积极扶持各行各业建立博物馆,发挥行业博物馆的作用。这样,广州的文博事业就可以形成省、市、区三级网络,形成除文化部门管理外还有各种行业博物馆,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文博体系,各司其职,和谐发展,各自发挥作用。

四、 扩宣传,提高名城广州在世界的知名度

过去,广州对文化遗产宣传较少,国内外许多游客连文物景点的名字也没有听说过,更找不到地点,怎么能谈得上参观旅游发挥作用呢。因此,我们要抓好建设文化强市和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宣传工作,树立鲜明的广州文化形象。建立具有广州特色的城市文化视觉系统,形成鲜明的城市文化标识。要通过“广而告之”来扩大广州文物景点的知名度。还要开发利用文化旅游,促进广州文化的发展,使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造福于人民,在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文物部门也要适应旅游建设的需要,精心策划、精心施工,搞一批主题鲜明、有吸引力和趣味性较浓的文物精品展览,让游客进博物馆,不仅仅是受教育,而且能兴趣盎然,寓教于乐。建议电视、电台、报纸、网站等各类新闻媒体开辟专栏,长期宣传岭南文化。加强理论研究和研讨,坚持举办各种文化论坛和讲座,大力宣扬岭南文化。制作系列的宣传品,编辑出版岭南文化的系列通俗读物。有针对性地开展广州文化旅游宣传推介,突出广州旅游目的地的形象。

五、 后亚运时代,广州将向世界重展新的风姿

一座城市没有自己的特色,就难以走向世界。城市的真正特色是靠大自然特征和传统文化来体现的,只有它们才具有永恒的魅力。综观世界各地,因文物古迹完好保留而成为著名的文化名城的例子不胜枚举。如罗马、巴黎、伦敦、雅典等等,这些城市保存了许多名胜古迹,成为世界文化名城。而近年来,国内有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经济的旗号下,对老祖宗留下的文物古迹,往往不予重视,甚至视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和城市建设的包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拆了再说,留下了文化上的遗憾,这种遗憾也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当前,广州城仍处于“三旧”改造的高峰阶段,我们应引以为戒,决不能以牺牲古老的文化遗址作为代价来进行“三旧”改造。一座有自己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往往要数千年数百年的历史积淀才能形成,它们是其他城市无法模仿的,但是,毁掉却是举手之劳。文化遗产是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最具特色的宝贵资源。让古老的遗迹永远留在广州这块“广袤之州”的大地上,永远成为我们及后人宝贵的物质和文化财富,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职责。广州市委提出要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广州迎来了文化建设的黄金时代。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广州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深度开发利用广州文化遗产,不断充实、丰富、完善广州现有的文物景点、文物设施,充分显示广州文物古迹的魅力,增加“广味”特色和广州中心城市的吸引力。我们相信,广州这座两千多年建城史的古城,必将向世界重展新的风姿,走向历史的辉煌。
打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