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大会发言选登 大会发言选登

建立体验式灾难教育基地提高公众避险自救能力
发布时间:2012-01-09

农工党广州市委员会

 

内容摘要:近几年国内外惨绝人寰的灾难让人难以忘怀。在灾难发生时,个人如何应对、合理逃生,社会如何保持良好秩序,这需要平时对民众反复进行灾难教育。但目前我市现有的灾难教育缺少模拟体验,现有的场馆和基地根本无法满足学校更不用说普通群众体验的要求。建议政府建立大型综合性体验式灾难教育基地,以公益教育形式向社会开放;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合理推进灾难教育科普场馆建设;整合资源,统筹灾难教育的经费和师资力量,探索建立体验式灾难教育的机制。

 

近几年国内外惨绝人寰的灾难让人难以忘怀。在灾难发生时,个人如何应对、合理逃生,社会如何保持良好秩序,这需要平时对民众反复进行灾难教育。进一步加强灾害防御工作,提高全社会防范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水平,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建设幸福广州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情况

广州市地震局、教育局、应急办、三防办等相关的灾害防御主管部门长期致力于灾难教育,面向公众开展广泛的防震减灾宣传,并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推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不少的成绩。20119月,我市共建成省级防震减灾科普基地11个。2010年初,由教育、地震部门联合制定了《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在全市全面推动中小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实现全市中小学生100%的防震减灾知识受教育率。但是,目前我市现有的灾难教育缺少模拟体验,现有的场馆和基地根本无法满足学校更不用说普通群众体验的要求,与国际化的灾难教育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为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危机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避险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筹建综合性、主题性、体验式灾难教育基地非常必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目前广州开展灾难教育多注重理论教育,体验式教育明显不足。

理论教育、防灾宣传读本学习与体验式灾难教育有明显的教育效果差异。体验式灾难教育着重于实践,印象深刻,有利于提高实际操作技能。理论学习与体验式灾难教育,在教育条件上要求不一样,理论学习只要有教材、师资配合多媒体手段就可进行,而体验式的灾难教育需要活动性的器材和专门的场地,还需要有专门培训过的训练人员。公众的灾难教育一定要理论和体验相结合,在有了一定的理论概念后,进行适当的体验式教育,才会增强教育效果。而目前我市体验式教育明显不足。

(二)现有的教育训练基地难以满足学生需要,更难以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是广州市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具有人民防空、国防、安全等教育,由于人力、物力的局限,平时接待已呈饱和状况,难以对广州公众有计划地开放灾难体验式教育。市地震局建成17所各具特色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对广州市众多学校来讲也只能是个示范作用。广州动物园、从化喜乐登青少年素质拓展训练中心的地震科普馆是长期免费对外开放,但这两个单位本身是收费才能开放的单位。这些应急避险演练活动没有达到对学生连续定时的反复训练,其效果与预期存在一定距离,难于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

(三)培训制度、对象、内容单一,未达到全民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目的。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不同部门的灾难教育缺乏社会统筹,各自负责各自的内容,对面临灾难时社会秩序维护缺乏探索。人员培训也没有根据社会结构合理分配,致使有些单位从来没有参加,有的单位重复参加。参加地震办灾难教育的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生、志愿者、部分社区居民和机关干部,未能实现全民教育。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政府应重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建议政府在建设规划中充分考虑应对突发灾害培训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在资金上多方筹措灾难教育资金,保障应对突发灾害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宏观领导,协调各部门、各领域共同做好这项工作。建立对预防自然灾害的各种措施,加强对预防自然灾害的宣传力度、增强政府与市民的防灾互动,从而提高全市在面临自然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二)把防灾和公共安全教育引入各种校园。

将防灾避险作为国民教育的必修内容,从小培养学生应对灾害的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中小学校要将应对突发灾害教育与学科教育结合起来,在各科教学中进行渗透,寓应对突发灾害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应对突发灾害的陶冶和影响,从而取得良好的防灾教育效果。

在高等院校设立防震减灾、自救求生、野外生存等公共安全课程,普及各种灾害知识、应急技能和心理辅导等,培养教师的自救能力和组织学生自救能力,培养防灾减灾专业的师资力量。进一步把应对突发事件的培训纳入党校和行政学院的教育内容。

(三)建立大型综合性体验式灾难教育基地,以公益教育形式向社会开放。

建议广州建立体验式灾难教育基地,免费向民众开放,以实际体验弥补理论教育不足,增强广大群众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普及自救互救知识,强化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

广州有较好的基础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体验式灾难教育基地。可以考虑建设一个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体验式的综合型防灾科普馆。各专题馆的面积、设备要求达到体验、疏散、医疗救护、应急自救互救及相关的防灾知识展示要求。可考虑分设自然灾害类(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火灾)和事故类(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博物馆和相关知识学习馆,并设立相关的体验式专项演练,如开展公共卫生、三防、水上救助、反恐怖袭击、森林防火、大面积停电、供水、地震、环境污染、应急疏散等预案演练。

(四)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合理推进灾难教育科普场馆建设。

合理利用原有基地、公共文化设施和场馆,增设或扩充模拟体验馆、演练场所。如在广东科学中心、科学馆、体育馆等场所进一步推进、完善灾难式体验式教育,甚至在游览场增设免费的灾难教育体验项目。

充分利用各科普场馆开展体验式灾难教育。在单位、学校组织常态性的定期的反复演练、应急培训,在居民区组织大型的主题性防灾减灾演练,增强群众防灾意识,以实现全民教育为最终目标。

(五)整合资源,统筹灾难教育的经费和师资力量,探索建立体验式灾难教育的机制。

按照目前的管理体制,防灾教育分散到各个行政主管部门,如民政、地震、国土、气象、消防、医疗等都涉及到防灾教育,而各地科协、科普办是长期开展各类科普宣传的部门。虽然各项教育的内容有其特殊性,但这样做明显分散了防灾宣传教育资源,增加了教育成本,有些方面还可能是重复建设。政府应该进行协调,整合各职能部门、各领域的防灾宣传教育资源,统筹安排开展灾难课程教育,将地震、消防、三防、医疗等灾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融合起来。以“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公众应对多种灾害能力”为目标,共同努力,分工合作,增强现有防灾教育的规模,不断充实教育的内容,提高宣传教育的质量。

建立开放性的体验式教育基地,考虑到器材、应用技术等场馆维护以及讲解人员等方面的开支,应该通过独立的财政预算来维持,而不是从哪个部门的财政预算中调剂。

此外,建立专门的体验式基地,要考虑对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减灾知识培训,及自救互救应急技能的培训。建议通过建立相应的资质获取制度促进师资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完善我市防灾组织的基本组成,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灵活有效的应对灾害预防机制。
打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