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大会发言选登 大会发言选登

积极实施“金融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关于广州国际金融城建设的若干建议
发布时间:2012-01-09

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

 

内容摘要:为了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和“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核心任务,中共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广州国际金融城的设想,对于我市积极实施“金融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建议广州国际金融城建设要明确员村金融聚集区的规划定位,建立健全金融城建设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推进金融服务企业聚集发展,做好金融城建设发展的政府公共服务与管理。

 

 随着广州城市的金融体系和整体配套得到进一步完善,广州作为华南地区金融中心的地位显著加强,作为 “千年商都”的形象在亚洲甚至世界的知名度也大为提升。为了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和“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核心任务,201111月,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广州召开了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议,提出了打造广州国际金融城的初步设想。为促进广州新城市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域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我们建议积极实施“金融强市”战略,尽快明确广州国际金融城的功能定位,加快员村地区国际金融城功能区建设的步伐,提升广州市的国际金融地位。

一、广州国际金融城的建设规划

广州国际金融城的建设是广州市珠江新城—员村、琶洲国际城市中央商务区的整体构建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规划定位来看,广州国际金融城将被设计成:以高端现代服务业与金融服务业为主体,作为广州市除珠江新城之外又一金融运行核心载体以及国内外著名金融服务业机构的主要聚集区,为进一步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业体系、突出广州作为南粤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二、广州国际金融城的功能定位

(一)珠江新城和员村两个金融聚集区的功能定位。

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建设规划是致力于打造广东区域性金融服务业的“总部经济”区;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总部、地区总部落户以及各类专业金融中介机构聚集发展;引导中央金融监管部门驻粤机构进驻,使其成为商业金融机构总部、地区总部集聚地和金融管理中枢,并由此进一步提升广州作为国际化大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开发建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区域性金融服务集聚效应开始显现。但是,随着珠江新城开发建设空间的逐渐饱和以及广州经济发展重心的东移,广州国际金融城的建设被提到日程上来。那么,广州国际金融城的规划定位是否就是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功能简单的复制?抑或是进一步的功能细化、延伸?这两个金融聚集区在运行功能能否有所区分,并做到优势互补、相互策应、相互衔接,从而充分发挥规划建设这类核心金融聚集区的价值?

(二)广州国际金融城的金融服务区和金融商务区功能的规范定位。

从国际上金融中心的金融服务区发展特征上看,金融服务区主要是为一国金融业的核心功能地区提供专业化的金融后台服务,来进一步吸引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落户。所谓“金融后台”,是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直接经营活动的前台相对分离的后台服务中心,如数据处理中心、清算中心、理财中心、银行卡中心、软件开发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呼叫中心、金融灾难备份中心等,作为金融中心顺利运行的支撑。目前国际上的各大金融中心,已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将后台业务转移至独立运作和发展的金融服务区,并开始形成金融后台服务的聚集地。这类提供金融后台服务的金融服务区,可以进一步将功能细化为国际金融机构向海外地区转移后台金融服务,或是主要面向国内金融机构和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服务。而金融商务区的功能应当更多地体现在:金融机构服务管理功能、金融信息的集散功能、为国际金融商务活动提供交流等方面。那么,如何对广州国际金融城中金融服务区和金融商务区的功能进行相应划分?这在构建布局上需要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

(三)广州国际金融城的构建模式。

建设金融服务集聚区的核心要素是地理位置、金融发展水平与专业型人才储备状况。按照国际惯例,金融服务区与金融商务区的构建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实力型,依托强大的经济实力。二是地理政策型,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实施优惠宽松的政策,吸引国际金融机构云集当地,使其成为国际金融业的一个重要的后台服务和外包业务基地、各类金融机构的后台业务基地和各类金融机构的聚集地。三是服务型,既无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也无明显的地理位置优势,而以提供免税和高效完善的金融服务招揽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广州国际金融城构建模式的选择需要结合自身地区的地理位置条件及金融运行特点进行选择。

三、建议

员村国际金融服务区的构建应以拓展功能和创新突破为主题,以营造市场环境和政府服务为抓手,以提高企业影响力和竞争力为重点突破口,着力改善金融发展环境,着力争取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着力促进金融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奠定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基础。

(一)明确员村金融聚集区的规划定位。

政府的规划超前“意识”对金融聚集区的总体建设和布局具有关键作用。广州国际金融城的定位应是对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空间的延伸与拓展,同时这两个金融聚集区在运行功能上也应当有所区分,应发挥二者总体上功能定位的比较优势,注意避免重构现象,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关系,形成金融产业竞争比较优势。

目前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侧重于成为区域性金融服务业的“总部经济区”,聚集效应已经显现。但是金融交易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服务后台管理等诸多功能却并不充分具备。因此,在广州国际金融城的规划建设上,建议员村金融服务区在进一步满足部分国内外金融机构总部、地区总部落户需求的基础上,将目前位于广州市东圃地区的广州银行电子结算中心、中国银联广东分公司(简称广东银联)等金融机构清算、服务中心广州银行电子结算中心目前既是广东省支付清算服务提供者,也是支付清算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者。 结算中心自成立以来,建设了多个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和一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支付结算服务系统。目前其业务已覆盖广东全省,连接港澳,并通过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和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延伸至全国,日均业务量60万笔,资金量3000多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总业务量的1/6)。中国银联广东分公司,是全国最早实施“金卡工程”及最早开通银行卡跨行交易网络机构。自成立以来,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广东地区银行卡专业化服务体系,成为广泛、高效的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络,其银行卡跨行通用及业务发展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这类机构的联合进驻可以有效丰富员村国际金融城的多元化功能。就近迁入该区以提供专业化的金融后台服务。在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功能相对单一的基础上,完善广州国际金融城区域功能,突出其综合服务优势,强化政府的积极影响和推动效应,促使两个金融聚集区作用相互衔接、相互补充,从而充分发挥这类核心金融聚集区的运作价值。

(二)推进金融服务企业聚集发展。

第一,广州国际金融城应适当引入除传统银行业外的多元化金融机构。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世界金融业发展的主流。目前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内绝大部分金融服务还是针对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内容,因此,从未来金融业复合型发展的前瞻趋势上看,金融服务结构单一与金融业发展格局的多元化之间的矛盾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广州国际金融城的规划发展要尝试适当引入除传统银行业外的多元化金融机构进驻员村地区国际金融区,争取实现除传统商业银行服务之外的其他如证券、债券、外汇、金融衍生产品、典当、期货、投资基金、保险产品等和云计算等多种类金融产品在员村国际金融城区内的多元化交易,扩大市场的辐射范围与影响力。继续推动监管类金融机构在员村集聚,鼓励、吸引国家重大功能性金融机构落户员村,大力引进金融后台服务机构与专业金融服务外包机构,加快形成金融后台和服务外包的产业集群。

第二,加大开发广州国际金融城的多重附属功能。国外发达的金融核心区一般还包含着行政管理、居住餐饮、休闲旅游、文化会展宣传等附属功能。除基本的聚集与商务功能外,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也是广州国际金融城建需要综合考虑的内容。广州国际金融城中原来规划的金融商务区(E区)作为金融服务区(D区)的备用发展用地,也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增设商务、餐饮、休闲娱乐等各项配套设施,并做好数据提供、应急避难、新能源开发与应用整体功能提供,提升广州国际金融城的吸引力。

第三,推动金融产业发展的智力集群。建立金融城建设专项人才联系制度和实施工程,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积极引进海内外金融专业高端人才,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依然存在的情况下,拓展海外联系渠道,设立境外“人才驿站”,发挥人才引进的沟通、联络作用,对高端人才流入敞开大门。鼓励重点企业设立金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三)建立健全金融城建设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第一,建议以投资公司形式运作金融城开发建设活动。对于金融城的市场化开发建设活动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避免过多的行政干扰,突出专业导向,“走出去、引进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拓展市场需求空间。

第二,建立金融城建设与大型商业银行的综合“授信”平台,鼓励发展金融中介服务,构建集金融服务产品研发、咨询、培训教育、展示交易、技术研讨于一体的金融产业服务链;加大扶持力度,放宽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的准入条件限制,建立金融城机构信用评级制度,支持建立园区企业家联谊会,规范行业行为;鼓励根据市场需求建立主题金融“总部大厦”。

第三,推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建议广州市国土部门在金融城设立土地开发办事机构,对可供利用地块进行统一整理,提升该区域的用地质量和效率;建立园区土地利用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加快推进员村改造工作。

第四,加大市场宣传推进。运用整合营销手段,加大金融城的宣传,精心设计金融城“LOGO”整体形象。探索开展由广州市政府承办一年一度的中国(广州)金融高峰论坛或者是博览会,甚至是亚太地区、国际级别的高级研讨会;建设与展示金融城规划、示范体验中心,制作员工金融城形象片或形象广告,在中央电视台等重要媒体上播放,或者在其它公众会议场合进行播放,扩大影响力。

第五,开展跨区域金融合作交流。加强泛珠江三角洲地区及内地其他地区的金融合作。拓展合作领域,争取率先打破金融机构业务地域限制,为企业提供跨区域金融服务,促进珠三角金融一体化发展,发挥广州的金融集聚和辐射作用。

(四)做好金融城建设发展的政府公共服务与管理。

第一,加强广州国际金融城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广州国际金融城建设领导小组”,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建立省、市、区联动工作机制,列出时间表,制定实施方案与金融城项目建设的阶段性考核制度与办法,以绩效发展目标为导向,对金融城实施规划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战略落实,适时开展经验总结与推广工作。

第二,进一步推行金融城项目建设公共服务,以内刊、资询报道等形式主动为金融机构提供行业、产业资讯;推行“一站式”服务,建立跨层级、跨部门的创新服务平台,方便企业直接办理业务,对重点企业实行“VIP服务”, 降低企业获得公共服务的成本,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第三,注重对广州国际金融城周边环境的改造。国外金融核心区通常设置在交通便利快捷、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信息通讯发达、自然环境优美的区域。这里现代服务业大量集聚、政府行政机构集中、特别是金融机构高度密集,融通集散资金的功能强,不但容易形成良好的金融氛围,直接吸引金融机构入驻,而且能够承接和放大金融功能区带来的金融聚集和辐射效应。员村地区位于广州市东部,交通便利,具有一定的地理优势。建议广州市政府不断完善员村地区国际金融城基础硬件环境的规划,分期分批、积极稳妥地推动拆迁工作;优化广州国际金融城的绿化环境,加快公共交通、水电气和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便捷高效的绿色交通体系,推进黄埔大道、琶洲、黄埔涌、员村的交通环线建设,建立公共交通短驳系统,形成一流的硬件环境,提高金融城对外通达能力;推进周边地区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与升级。
打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