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秘书处2012年1月9日
1月7日和8日上午,第一组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讨论。市委副书记方旋,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长、十二届市政协副主席候选人杨建城于8日上午参加该组讨论。现将发言摘录如下:
方旋:第一组大部分委员都是站在执政岗位上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思考问题比较深刻。谈几点看法:一、各位委员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是个好报告,高瞻、务实,难能可贵,是很拥护的。二、昨天下午我参加港澳委员界别座谈会,看到港澳委员参政意识强,发言主题突出,意见也提的很好,说明广州的发展得到广泛认可,希望新一届市政协能把握机遇,聚集各方面的人才,推进广州发展。三、要加深对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研究。充分认识到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从国情、省情、市情出发,实事求是谋划发展;要重视、把握、引导好社会矛盾;要科学对待经济发展衡量指标,不能唯GDP论;要确保社会财富和老百姓财富积累同步进行,提高老百姓幸福指数。四、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确保社会稳定。市政府要加强依法行政,建立一套有法律保证、有法律依据的行政规矩,保障群众的合理诉求,同时要兼顾大多数人的需求。要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综合考虑发展;要有责任感,不要浮躁;政府、媒体、社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各司其职;既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破解当前发展难题,社会就会真正和谐。
任天华:报告气势恢宏,内容丰富,对过去五年工作,尤其是2011年工作做了全面的回顾。对今后五年工作部署客观、实事求是。
戴玉庆:建议市政府推进教育体系改革,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公办学校按最低标准建设,更高的需求交给市场解决。各个家庭根据经济能力选择合适的学前教育,不要追求统一标准。
谭应华:几点体会:一、对报告中提到的关于处理好南沙新区与周边地区的关系,特别是与番禺的关系,我觉得提的很好。比如:番禺三个镇纳入南沙新区管辖,居民希望小孩能够回到番禺上学的问题,因为番禺的教育水平比南沙的好,这是很现实的;还有医疗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会带来不稳定。还有番禺南部的重工业基地,番禺投入很大,一下子划到南沙,这个关系该如何处理,希望新一届市政府能够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二、要推进广州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改革体制机制,不改革就不可能有更快更好的发展。广州接下来发展主要靠原有土地集约利用,“三旧”改造很重要,但目前来说,雷声大雨点小,效果不明显,很大原因就是体制问题,行政审批手续过于复杂,影响行政效率。三、关于筹建番禺、南沙等几个区的垃圾焚烧场,建议市政府这方面行动越早越主动。只要符合国家的标准,政府该定就定,抓紧推进,争取上半年能办完手续,下半年动工。四、关于学前教育问题,关键是如何推进民办幼儿园的规范建设,提高民办幼儿园的水平。市政府应有一套政策鼓励和促进民办幼儿园发展,包括用地,合理布局,能否免费或低价交给社会办幼儿园,或者在税费上给予优惠。
邓伟强:我赞成谭应华书记的发言,为什么广州治水取得成功,就是体制发挥了作用。建议尽快建立工业博物馆;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提高农转居的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最好能够达到同城居民同等待遇,所需费用可以采用个人多缴一点、政府多补助一点解决。
杨伟文:未来广州推进经济建设困难会越来越大,市政府要有忧患意识,要有不断进取的驱动力,要推进体制改革,从深层推进经济建设。关于城市的定位问题,报告提出建设低碳、智慧、幸福广州。十年来,广州的城市定位很多,比如国际大都市、宜居城市、首善之区、幸福广州等等,提法太多容易混乱,建议进行系统的研究,建立一个大的框架,理顺城市定位的关系。报告提出人性化管理,这很好,政府管理要更多考虑被管理者的需求。建议深化文明城市的建设,加强市民对广州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希望借鉴美国加州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培训方法,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文明素质的培训和生活的关怀。
古石阳:对政府报告修改建议:第23页,“新增解决15万户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语法有毛病,建议改为“解决新增15万户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对《决议》的修改建议:第2页“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都不用引号。“对推动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现代化国际大城市建设……”建议改为“对推动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周德平、古石阳:第2页第一段后加上“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第15页“实现上述目标……狠抓落实:一个奋斗目标、两个战略重点”等内容跟上文提及总体要求内容重复,建议将这一部分内容纳入到名词解释部分。
周耀明:报告高度提炼成绩、科学总结问题、认真谋划工作,体现信心、决心。广州两个亚运会开创了在非首都城市举办大型运动会的成功先例。亚运会留下很多文化遗产,但如何弘扬岭南文化、保护亚运遗产,报告中没有一字提及。亚残运会把火种留在了广州,为广州赢了爱心广州的称号。如何弘扬亚残运会的文化遗产,打造广州的名片?如何用亚运的后续效应,促进广州经济的发展?建议市政府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冯秋航:转型升级最重要是要抓好劳动保障和就业问题,目前经济主要靠投资来拉动,但这种发展方式受到资源环境土地的制约,要转型,就必须靠消费拉动经济发展,就必须要处理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归结到最后,就是靠文化和人才。报告对文化建设写得很散,社会事业、精神家园部分都提到,缺乏整合。广州要打文化牌,一是文化产业,一个是文化设施。建议将加快国家档案馆新馆建设,加入到报告35页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中。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就要加强软环境建设,提倡打造人才洼地。建议把第28页改为“打造国际创新人才洼地”。
吴永红:今后广州发展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抓项目的落实,项目是城市发展的后劲。二是抓科技的投入,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广州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远远落后于北京、上海及周边地区,深圳有华为、中兴公司,其科技投入等于广州4000家企业的总和。三是人与社会和谐。广州城市承载力已经趋于饱和,要做好高端人才的引进和低端人员的流出。以白云区为例,10年来,白云区人口增长最快,其中外来人口占很大部分,人口发展和城市资源形成很大的矛盾,为城市管理带来很多困难。
龚海杰:三点建议,其一,规划是龙头。2012年对城市发展提供支撑性的基础性产业如交通、道路等,建设任务很重,规划要保证对城市发展基础性产业用地需求。广州这方面的专项规划前瞻性不够,建议要科学编制专项规划,并融入到地区控制性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解决好规划两层皮的问题。其二,第26页中提到“加强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要解决好两个规划坐标系不同,“两张皮”的问题,整合和衔接两个规划,放到同一坐标系的一张图上。市政府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其三,加快体制机制的改革。报告第36页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在落实过程中要防止部门之间相互扯皮、推卸责任,避免缺少牵头部门做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整合行政审批制度。建议充分利用市政协的平台,积极呼吁推进相关制度体系的改革。
董延军:广州五年来的变化有目共睹,市政府对北部山区扶贫开发力度很大,取得明显效果。建议:一是扶贫工作要有中长期的规划,要推进扶贫村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引进企业能够顺利落地得以发展。二是要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看病难看病贵,大医院供不应求,小医院冷冷清清,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就要加大对社区医院的政府财政投入,解决医务人员的待遇问题。可参照教师待遇,实行收支两条线,对医务人员的待遇全部由市财政支出。如全面开展有困难,可从区、社区医院试点实行。三是要提高中等收入人群比例。四是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向外来务工人倾斜。五是建设高效的政府要写入报告。
黄远飞:报告提出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新兴城市发展理念,注重对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广府文化打造,突出了民生幸福,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很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修改建议:第6页在“2011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之内”后面增加“2011年广州全年新增的就业人数97万人,在全国五个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一”,更能反映广州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绝对数和相对数完善,更能突出政府的成绩。第28页“打造国际创新人才高地”部分,内容都是关于高层人才,没有提到高技能人才。建议在段末增加“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工程。”
黄小晶:一、垃圾焚烧厂选址建设体现民主集中决策的过程。要推进垃圾焚烧场建设,一是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二是要有回馈民生、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公共设施共建共享;三是要推进垃圾分类。二、在每年政协提案和人大建议办理过程中,很多都涉及到财政资金的投入,而人大通过的财政预算没有预留专门的资金预算。建议在每年的财政预算里预留专门一块资金,用来机动安排解决提案、建议涉及问题的解决。三、广州发展模式要向集约化靠拢,推进形成广州效应、广州洼地。市政府要引导好各种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聚焦于某一片区发展,错位发展、集聚发展;同时,要优化创业环境,为外来投资者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四、法院在引导群众走通过法律渠道解决合理需求上,要有所作为;检察院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也要有作为。
陈浩钿:一是要通过市政协平台,甚至市政府的平台,琢磨策划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活动。二是要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三是体制改革既要对政府行政改革,又要有对国企改革。市政府要通过购买公共服务,提供公平高效的公共服务;要有可量化的评价标准和第三方监管机构机制。
(摘编者:杨恩、潘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