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纵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纵览 >> 工作纪实 工作纪实

求真务实创特色与时俱进谱新篇
发布时间:2012-01-01

——政协第十一届广州市委员会工作总结

20111213

 

林元和

 

 

各位委员、同志们:

我代表政协第十一届广州市常务委员会对十一届广州市政协的工作进行总结,请委员们审议,请与会的领导和同志们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广州市委员会任期的五年,是广州人民政协事业蓬勃发展、成效显著的五年。五年来,在中共广州市委领导下,政协广州市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求实、创新,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全面推进我市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幸福广州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加强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制度建设,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发展。

根据中共十七大关于推进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要求,常委会协助市委按照省委的部署,于20097月在全国率先出台《中共广州市委政治协商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规范和完善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形式和程序。《规程》颁发后,我们对照《规程》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履行政治协商职能的“内部程序”:明确市各人民团体可以就政协的协商议题提出建议,使协商选题的机制得到了优化;明确各专门委员会、市各民主党派共同参与每次常委会协商议题的专题调研工作,使协商的范围更加广泛,协商的意见、建议质量更有保证;明确常委专题协商会邀请政协各界别委员代表参加,使政协作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平台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明确实行政治协商会议纪要制度,使市委、市政府领导及职能部门能够及时掌握或吸纳政协的协商意见。

加强合作共事制度建设,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邀请没有在市政协班子中任职的市民主党派主要领导列席主席会议,邀请没有担任市政协委员和市人大代表的市民主党派机关正处长以上干部列席全体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邀请市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在常委会上开展协商议政。注重把以市各民主党派名义提出的提案列为市委书记、市长、市政协主席会议督办的重点提案。

充分利用全体会议、常委会议等场合,就全市性的重大事项进行政治协商。全体会议期间,委员们认真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实施“十一五规划”、推动科学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编制“十二五规划”、加快转型升级和建设幸福广州,以小组讨论、大会发言、界别委员座谈会、港澳委员座谈会等形式,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全体会议闭会期间,先后召开12次专题议政性的常委会议、4次常务委员专题协商会、4次专题议政性的主席会议,就完善老城区危破房改造工作、提高对贫困人口的公共服务水平、财政支农投入要促进农民增收、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推进广佛同城化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等重大问题,就《关于推动广州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决定”》、《关于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实施细则)》、《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制定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市委、市政府将要出台的重大决策,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委员,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以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的形式,与到会的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有关部委负责人进行协商,形成了常委会议建议案11个、主席会议建议案16个,促进了关系全局和民生等重要问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

(二)围绕办好亚运会及亚残运会咨政建言,献计出力,助推运动会精彩、成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

亚运会及亚残运会既是亚洲在我市举办的两次重要的体育盛会,也是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常委会主动围绕把亚运会及亚残运会办成具有“中国特色、广东风格、广州风采”的赛事,聚集智慧、建言谋策。

开展“为广州亚运会软环境建设献计献策”等活动,掀起迎亚运热潮。邀请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官员来我市给市政协委员介绍经验;发动百余名委员和专家组成17个专题调研组,就软环境建设涉及的大量问题,开展了为期近两个月的视察、考察与调研,形成的17份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经市政协常委会议专题协商,综合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亚运会软环境建设的建议案》。市委书记专门就此案作出了批示;市长亲自召集12个相关部门开会布置,对此案提出的33条建议,逐一提出办理意见并落实责任单位。提出《关于迅速开展“迎亚运、扮花城”行动》和《关于广州电视增设卫星频道》的主席会议建议案,开展涉亚宗教活动场所建设和清真饮食供应等专题视察,开展迎亚运环境综合整治、亚运信息通信保障和亚运城周边道路交通疏导等调研视察,进一步促进了迎亚运的环境建设。向各区、县级市政协发出“积极参加亚运志愿服务活动”的倡议,组织逾2000人的政协志愿者队伍,带头开展各种亚运志愿活动;邀请港澳委员出任“亚运宣传大使”,举办“香港海陆空迎亚运,激情倒数50天”、“澳穗携手迎亚运,倒数百日汇濠江”等群体性活动,积极向全世界推介广州亚运、宣传广州。

群策群力,协助解决筹办难题。运用政协委员提案和大会发言,提请中央和省重视、关心、支持,加大对亚运的宣传力度。运用政协“直通车”方式,直接向市长报送政协委员联名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拓宽广州亚运市场开发渠道,筹措更多办会资金的建议》,被批示采纳。首次运用主席会议现场会的方式,组织委员在调研视察的基础上,就迎亚运的城市建设、场馆建设、后勤保障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与亚组委官员协商座谈,交换意见,发挥了监督和促进作用。

认真细致地做好市委、市政府安排的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工作。部分主席会议成员直接参与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组织和服务工作,具体承担了外宾和港澳台侨贵宾接待,天河体育中心与广东奥体中心的场馆改造和赛区领导、城市形象景观整治等方面的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同时,还协助亚运会亚残运会总指挥部直接接待了七批450名港澳台侨来宾、五十批300多名内宾观摩亚运会亚残运会开闭幕式及赛事。

开展“后亚运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专题议政,推动我市加快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亚运落幕后,常委会组织各专门委员会、市各民主党派,紧扣后亚运的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问题深入调研,形成了《关于后亚运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主体报告和19个重点专题报告,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强交通精细化管理、挖掘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搞好场馆赛后开发利用、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绿道网的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8个方面共27条意见和建议。

(三)发挥人民政协的界别和人才优势,推进共建共享的幸福广州建设。

常委会结合我市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的实际,坚持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配合市委、市政府加强社会建设,做好新时期新阶段的群众工作。

重视发挥提案和社情民意在反映群众诉求、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各项建设的作用。五年来,共提交提案2572件,立案办理2436件;编辑《社情民意》专刊106期。其中,市委书记、市长牵头督办的建议制定港口经济发展战略、建议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一体化的提案,完善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港口发展;建议强力打造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品牌的提案,促进了我市近现代革命史迹的整合和完善,提升中心城市文化引领功能,受到了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高度评价;建议完善我市住房保障体系的提案,确立了解决低收入群体安居难的对策;建议完善社区服务场地供给机制的提案,破解了推进社区服务发展的难题;建议推进花园建设的提案,有效促进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此外,常委会还把一批《关于完善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制度》等事关民生的提案,列为主席会议重点督办提案,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和谐。

重视改善民生问题的立法协商、措施调研和决策监督。借《规程》出台之机,探索建立人民政协立法协商机制,积极推进市政协的立法协商工作。就《残疾人权益保障条例》、《养犬管理条例》等66件地方法规,征求有关委员和法制顾问的意见,形成修改意见建议428条,多数都被吸纳。期间,还通过调研形成了《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市院前急救医疗体系建设》、《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司法所建设》等主席会议建议案;通过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落实66条惠民措施、社区“五个一”工程建设和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等重大决策开展民主监督,促进惠民工程落到实处。

重视完善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发挥界别作用的意见》、《关于建立委员联系群众的制度》,设立政协委员信箱,开办政协委员话民生广播节目,开通政协委员微博和在网上征集协商意见及提案线索,健全台商代表、台侨事顾问、市民代表、外国驻穗领事馆官员旁听全体会议制度等办法,不断丰富联系群众的载体和形式,使政协真正成为党委、政府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桥梁和纽带。

重视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创办政协“关爱农民健康”活动,五年来坚持发动组织医卫界委员到我市贫困地区,开展送医送药、培训和健康知识宣传等活动。共给近万名农民进行了各种体检,送去药品价值近300万元,为12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为1000名农村妇女进行了妇科常见病检查和专科癌症筛查,给一些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做了救治手术,还举办了7场健康知识讲座,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近千人次。哪里有难,就发动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往那里捐款献爱心。2008年,为我国南方遭遇百年不遇雨雪冰冻灾害捐款300万元,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人民捐款(物)19,070万元;2010年,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400多万元;为从化、增城两地的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捐资715万元。期间,我们扎实开展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主席会议部分成员直接负责我市对梅州、茂名两地“双到”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任务;办公厅认真实施对梅州市平远县八尺镇角坑村和从化市鳌头镇月荣村的对口帮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此外,我们还发动或协助港澳委员和港澳知名人士,捐助560万元资助在校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资助500名贫困大学生缴纳学费。

(四)开展促进祖国统一和港澳台及海外联谊活动,巩固壮大振兴中华的爱国富民力量。

常委会坚持高举大团结大联合的旗帜,运用各种灵活有效的形式,充分发挥人民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不断巩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深化两岸三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坚持每年举办市各界人士迎新年茶话会、纪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难活动,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活动,集聚各界爱国人士,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宣传党和国家的港澳台方针政策。早在20109月,我们就向中共广州市委提出了“关于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活动的建议方案”,得到了市委的肯定并及时批复,得到了省政协的大力支持。根据“方案”的安排,2011年,我们出版了《浩气长存》文史资料,举办了纪念“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100周年”大型座谈会和报告会,举办了省、市各界人士纪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难100周年活动;结合提案督办推进了辛亥革命纪念馆按时落成,10处辛亥革命旧址整饰修复。我们分别在台北、香港、澳门举办了《孙中山在广州》大型图片展,在广州、香港举办了宣传黄花岗起义的话剧《遍地芳菲》的演出,均取得很好的宣传和联谊效果;在广州召开了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举办了辛亥革命纪念馆开馆典礼,引起了海内外的瞩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市政协联合市委宣传部、白云区政协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华名家书画雅集暨作品慈善拍卖会”,吸引了海内外203位书画名家参与,共征集287幅名家字画,筹得善款逾三千万元,被誉为“是一次政治意义强、艺术水平高、慈善作用大的综合大型文化盛会。”

坚持由主席或副主席带队赴港澳拜访爱国爱港爱澳社团,参加港澳委员聚会,及时通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常委会议精神。精心组织港澳委员到内地开展视察、考察活动,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国情,为国家发展献计出力。积极探索建立相关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港澳委员在社会政治事务中的作用。积极开展穗台两地经贸、文化、社区管理服务等交流活动,开展“穗港澳台四地学生‘手拉手’”交流等活动,邀请在穗台侨资企业代表参加政协活动、走访相关单位,借助“留交会”等平台,密切与新华侨华人和留学回国人员的联系,融团结联谊于参政议政工作之中。我们还以联谊会为平台,积极引介港澳委员参加我市在广州及港澳地区举办的投资推介会,加强港澳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五)全面打造学习型的人民政协,推动人民政协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创新。

学习是人民政协工作的基础。面对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和国内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繁重任务,人民政协只有发扬重视学习的优良传统,创建学习型政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履行职能的能力。

把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先后组织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的中共政协全国委员会党组关于《中共中央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情况的报告,在机关开展了创先争优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和主题教育活动。五年来,举办市政协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活动38次,委员和机关党员干部学习报告会21次,常委会专题学习讲座13个,政协委员学习培训班4期,在政协门户网站开辟“学习园地”,出版《学习参考资料》25期。

坚持以理论研究推动工作创新。2008年,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市政协履行职能、工作创新、自身建设等九个问题,由主席或副主席牵头,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推进政协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探索与思考、加大政协民主监督力度、拓展政协参政议政的广度和深度、增强政协界别工作活力等一批重要理论研究成果,为市政协的制度创新、工作创新提供了理论思考。与此同时,参照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调整充实了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坚持每年组织一次专题理论研讨活动,召开一次研讨会。期间,于200812月,与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合办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人民政协——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主题座谈会”,得到了全国政协主要领导的好评。

创办“广州政协大讲堂”,传播新知、启迪思维。先后请来王晓秋、陈升、厉以宁、金一南、裴端卿等国内一流名家,作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云计算、当前经济中的热点问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索、干细胞等报告,引领广大委员和各行各业的行家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领域。

注重利用微博这一新型传播工具履行职能。通过微博知识培训,开展微博议政活动,与人民网合作搭建“广州市政协委员微博议政平台”,鼓励委员开通个人微博,通过“微博议政”平台与网友互动交流,晒提案、征集提案线索、收集社情民意等,集中网民智慧提高建言水平;鼓励委员积极跟踪舆情动态、正面引导网上舆论,带头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随着学习的深化,理论的提高,加深了对关系政协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推动了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创新。一是健全和完善提案工作制度,提高了提案工作科学化水平。建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督办政协重点提案制度、市直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办理政协重点提案制度,修订《提案工作条例》和《优秀提案评选表彰办法》,协助出台《广州市办理政协提案办法》,制定实施《重点提案督办办法》,把提案工作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定期举办政情通报会、知情问政咨询活动,建立了提案数据库和开通委员博客、微博,让提案者知情明政,互相交流,提高了提案的质量;开展重点提案督办和“回头看”跟踪督办,增强了提案的办理实效。二是创新政协文史和文化工作。在全国政协系统率先兴建文史资料网上征集编辑发布系统和资源共享平台——广州文史网站,开展文史资料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建设,加快传播速度,扩大受众,3年网站浏览量逾370万人次,得到了全国政协的充分肯定。五年来,编印出版《广州文史资料存稿选编》10卷集,编印出版《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广州解放60年》、《改革开放30年》等史料10辑。建立市政协书画院,坚持每年举办一次中秋书画雅集;创办广州“政协杯”系列赛,广泛组织全市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开展文体活动;主动围绕“文化强市”策划专题议政活动,动员广大委员积极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献计出力。三是强化了政协履职的新闻宣传。建立健全与宣传部门、新闻单位、新闻记者的沟通联系机制,加强与媒体的合作,使政协履职的专题报道、重点报道、深度报道、系列报道和报道数量大幅攀升,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见诸报刊的有关市政协的报道5616篇,扩大了政协的社会影响。

十一届市政协工作的成绩,是市委正确领导和市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市政协各参加单位、我市政协组织和广大委员团结奋斗的结果,是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关心、帮助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协常委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也要清醒地看到,常委会的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委员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有需要加强和改进之处,比如,如何提高协商咨政的质量和水平;如何加强履行监督职能的制度建设,强化政协的民主监督功能;如何发挥界别作用,切实做好群众工作;如何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如何优化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和人员构成,切实发挥专委会的基础性作用;如何扎实推进政协理论建设,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如何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政协干部队伍,加强政协机关建设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过去五年工作的主要经验

 

十一届市政协继承和发扬历届市政协的优良传统,着眼于提高人民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正确方向,努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展工作,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

——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切实做到“尽职不越位”。五年来,我们始终自觉把人民政协工作放在党和政府工作大局中谋划和开展,主动向市委常委会报告工作、提请统筹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主动配合市委贯彻中央、省委提出的有关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的举措,主动按照市委的要求提出并落实政治协商选题,主动邀请市委、市政府领导参加政协会议通报情况和听取意见,使市委中心工作与政协工作目标同向、思想合拍、行动一致,关键时刻能够顶得上去、帮得上忙、管得上用,真正做到“在党委领导下,与人大、政府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到位不越位。”

——坚持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中心,着力提高履行主要职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是人民政协实现服务中心工作和服务人民群众有机统一的有效途径。五年来,我们坚持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中心,着眼于发挥人民政协群策群力、服务大局的优势,自觉选择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并为党和政府重视、人民群众关心、政协有条件做好的重大课题,以专门委员会为依托、政协委员为主体,多层次地开展专题调研、专门视察和考察,谋服务全局之策,献服务民众之计。突出针对性、对策性和有效性,不图数量、求质量,选准了才动手;对问题的研究,不满足于讲现状及原因,重在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注重研究工作的开放性,集中社会资源,善于借用“外脑”,凝聚社会智慧,提高建言质量;对提出的建议,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有深度,富有创造性、建设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想得到、说得通、办得成”。

——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宗旨,发挥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凝聚力量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履职为民,是人民政协固有属性的体现,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应有之义。五年来,我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着眼于畅通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团结渠道、畅通党和政府广纳民意民智的民主渠道,不断完善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不断拓展开展群众工作的领域和途径,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激发了社会活力,增加了和谐因素,发挥了政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了幸福广州的建设。

——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与时俱进地创新政协工作的思路、内容与方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人民政协事业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站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起点上,更是如此。只有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人民政协事业,才能永葆人民政协生机活力。五年来,我们坚持求真务实,以创新的思维武装头脑,开启主席会议协商议政、创办“大讲堂”、兴起“网络议政”,主动用新思路拓宽履职领域;首创《政治协商规程》、实行党政“一把手”督办重点提案、举办委员现场问政、开通广州市政协委员微博议政平台,主动用新方法增强履职实效;建立委员履职档案、开办委员话民生广播节目、设立界别和社区委员信箱、打造“数字提案”和“电子文史”,主动用新举措推进政协工作,创造了我市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新辉煌。

——坚持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全局出发,大力推进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强人民政协的“三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有效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的重要保障。五年来,我们坚持把人民政协的制度建设纳入我市民主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总体布局中,并在市委统一领导下加以推进,主动配合并协助市委召开市政协工作会议,制定和实施《规程》,开展《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意见》的大检查,贯彻落实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和开展政协换届工作等,加强了人民政协履职的制度建设,形成了有利于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坚持全面加强人民政协的自身建设,更好地推进人民政协事业的新发展。加强自身建设,是人民政协强基固本的重要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人民政协只有把自身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突出界别特色、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专门委员会基础作用加强机关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履行职能的实效。五年来,通过设立委员小组、召开界别座谈会、安排界别代表大会发言、明确界别提案、设立界别委员信箱等方式,发挥了政协界别作为扩大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民主渠道的作用。通过制定《政协委员述职暂行办法》,试行常委在常委会议、委员在专委会会议述职,加强委员学习等方式,强化了委员的主体观念和责任意识,提高了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自觉性和能力。通过积极探索专门委员会工作的新思路新方式,加强各专委会委员的履职学习,密切专委会与对口联系的市各民主党派、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增强了专委会的活力。加强对委员的考核和管理,逐步完善委员的“进、退、留”机制。同时,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和谐型”机关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了机关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思想觉悟;建立健全20多项制度,规范了办文、办会、办事等工作;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改进了后勤保障工作;重视培养和提拔干部,优化了机关干部的成长环境;加强“电子政协”建设,实行网上办公,提升了机关服务好政协、服务好委员和服务好群众的水平。

各位委员,本次会议结束以后,意味着十一届广州市政协基本完成了自身的历史使命,新一届广州市政协将要成立。希望无论是继续担任委员的还是不在担任委员的同志们,永远记住我们在政协的大家庭里合作共事、认真履职留下的美好回忆和结下的深厚情意,始终保持人民政协热爱人民、代表人民、服务人民的政治热情,在不同的岗位、以不同的方式,关心幸福广州建设,继续为我市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为促进我市人民政协事业的新发展再立新功。

当前,广州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发展阶段。新起点新机遇新挑战,给市政协提出了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让我们在中共广州市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完成中共广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为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全省宜居的“首善之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打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