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纵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纵览 >> 委员风采 委员风采

杨南聪
发布时间:2012-01-03

杨南聪  男,汉族,广东鹤山人,1949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毕业,经济师。第十届广州市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广州市政协常委。现任天河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曾任天河区委副书记,广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改革开放后,广州发展最快的产业是高新技术,而杨南聪正是这个行业的领头人。自1992年广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他便担任了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一干就是10多年,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历程在他的嘴里如数家珍,他撰写了近两万字的《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在跨越世纪中彰显辉煌》文史资料,被编入广州文史第六十九辑《广州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念文选》,2008年他自己被广东省政协评为全省先进文史工作者。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头人

 

1986年,邓小平批示863计划后,中国第一次规模宏大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在全国推开了。1988年广州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广州天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次年,杨南聪便到管委会走马上任了。

当时,管委会没有资金、没有项目,更没有一个健全的体制,杨南聪找到了广州市市长黎子流,想得到广州市政府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谁知,黎子流市长简单明了地说:小杨,目前百业待兴,要钱没有,我能够给你的只有政策。而这政策你们根据实际情况先起草,市政府讨论通过。话说到这个份上,杨南聪知道再磨也没有用了。路,在自己的脚下,要靠自己去走。想到这里,杨南聪脾气上来了,信心也有了,办法总比困难多,自己干吧。小平同志说:摸着石头过河,那就带领手下一班人大胆的尝试吧。

杨南聪在会议上发言

杨南聪一班人首先摸清了高科技人才的特点:思维敏捷、标新立异。如果以传统的政府行为、管理模式来管理他们,显然是不行的,管委会应该为他们做好服务,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环境。他常提醒自己和团队:服务也是生产力要把高高在上的心态改变为为企业服务的观念。在他的带领下,管委会竭尽全力做好服务工作,聚集高素质的人才,提供足够宽松的创业空间,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用足政府的政策,制定按规则办事的程序,提供资金融通的便捷途径。

在管委会的热情服务下,广州的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机电一体化迅速发展起来了,1994年后,崛起了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产业群,其中,软件产业的发展非常迅猛,1999年成立了天河软件园,作为广州市软件产业的集聚地,首批国家十大软件产业基础之一。直到今天,广州已形成了以科学城、天河软件园为首的广州高科技园区,为南粤大地谱写了辉煌的篇章。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历史,他带头撰写了《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在跨越世纪中彰显辉煌》文史资料。

 

广州文史遗址的保护人

 

世间有些事情很奇妙。作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头人,杨南聪无疑是一个有胆识、有前瞻性、有开拓精神的人,但他业余却有着不一样的偏好,对文史资料的研究情有独钟。这或许正是他人性中庸和谐的表现吧,他目光犀利,嘴角流露出坚毅,但外表却让人感觉和蔼谦逊。

工作之余,杨南聪很爱研究文史资料,但他时刻不忘自己政协委员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地把爱好与工作完美地结合起来。作为天河区政协主席,他很重视天河区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资政作用,关注文保单位的保护工作和史料征编出版,他主持汇编出版的文史资料有《天河七夕》、《刘永福与刘氏家庙》、《天河文史》、《海军中将潘文治》、《天河地名掌故》等。2003年中共中央宣传、文化部门下发了抢救保护民间民俗文化的有关文件,为落实此文件精神突破所谓迷信禁区,杨南聪带领区政协文史委及时组织文史特约委员进行详细专访,整理出七万余字史料稿,并亲笔题写《天河七夕》、《海军中将潘文治》、《天河地名掌故》书名给予支持。资料出版后,发给委员、区委与区政府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得到了区政府及区委宣传部门的重视。《天河七夕》一书的出版为2005年天河珠村举办七夕民间民俗文化节,2006年被市有关部门定为广州七夕民间民俗节发挥了一定作用,使天河民间民俗文化重放光芒。

作为广州市政协委员,杨南聪十分关注珍贵历史文物的保护工作。他的提案都对广州市文物的保护起到切实的作用,其中《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公墓迁建保护》和《粤军第一师阵亡将士纪念碑及其公墓周边环境整治保护》,两个提案都得到市政协主席、副主席的批示和重视。同时,他还为提案的落实找相关部门协调,组织专家论证,以取得共识。沙河濂泉路的国民党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公墓迁建保护问题,在选址确定不下来时,杨南聪连续几次亲自带领有关委员深入火炉山、龙洞森林公园等地选址,最后,市政府确定迁建黄埔长洲岛。此外,他先后组织视察、督办了《整治好毛泽东同志视察棠下周边环境的建议》、《关于云从龙墓园的周边环境的整治》等提案,积极参加了《关于深度开发五仙观的建议》、《启动老地名保护工程的建议》等提案追踪落实的专题视察与调研活动。

有时候,一个提案牵涉部门多,又需要投入资金,办理起来十分复杂和困难,往往几年时间也得不到结果,但杨南聪有恒心,他会一直关注提案的进展程度,积极寻找机会督办。为此,他常感慨地说:做件事不容易啊!但沉下心来还是能做好一件事。

(文钦梅)

 


打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