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纵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纵览 >> 优秀提案 优秀提案

创新亚运场馆管理模式,搭建体育产业发展平台,拓宽全民健身空间,给力建设幸福广州
发布时间:2012-01-01

十一届五次会议优秀提案

提案号

1042

提交时间

2011-02-17

提案者

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

提案类别

单位提案类

案由

创新亚运场馆管理模式,搭建体育产业发展平台,拓宽全民健身空间,给力建设幸福广州

理由

广州2010年亚运会、亚残运会已经圆满地落下帷幕,如何管理利用好会后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广州市投资80多亿、精心规划和建设或改造的亚运场馆设施,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16届广州亚运会的赛事场馆数量达70个,其中12个是新建场馆,58个是对旧场馆改造升级而来,属广州市或各区政府管理的场馆约40个。亚运后,如何兼顾利用与维护、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竞技体育功能和社会体育功能,探索出广州亚运场馆赛后有效利用的新路子、总结出新经验,成为社会的关注热点。这是建设低碳广州、智慧广州、幸福广州的具体要求,也是广州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和城市发展应该作出的新贡献。
  大型赛事后运动场馆的利用,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30多个奥运场馆,每年花费1亿多欧元的巨额维护费用,已经成为雅典的大包袱;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部分场馆被废弃,少数场馆被迫拆除变卖废旧建筑材料等。
  广州也有这方面的经验教训。以广州市原有的两个第九届全国运动会比赛场馆为例:位于白云大道的广州市新体育馆,2001-2005年期间累计亏损1150万元,2006年开始扭亏为盈,20082009年上缴维修基金共计1000万元。尽管存在运营成本高、市场竞争压力大、场馆周边尚有很多空间没有充分利用等问题,但算是赛后利用经营得比较好的场馆;而位于广园东快速路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每年政府投入到场馆维护方面的资金在1500万元以上,但在赛后使用上,既没有成为市民健身活动的基地,也没有在文化、娱乐等多种经营上取得成功,周边的城区发展也没有由于奥体中心这个大型体育配套设施的存在而获得推动。政府当初建设场馆的投入和赛后维护每年的投入,没有得到较好的回报。
  体育休闲产业是当今世界悄然而起的一个新兴产业。它是利用城市先进的体育设施和优美环境,将健身、旅游、餐饮和购物融为一体的大众消费时尚。随着奥运会、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政府的大力推进和企业积极的参与,体育休闲产业正在国内迎来发展的热潮。广州市正面临产业转型的重要时期,如何利用举办亚运会的契机,培育体育消费市场、带动体育休闲产业发展,成为政府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
亚运后,亚运场馆的运营和使用,除了场馆业主和主管单位之外,还涉及政府多个部门,管好、用好亚运场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共同努力。

办法

一、科学定位,明确功能,合理利用体育场馆。
  体育场馆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基地,同时是城市规划中公共配套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力普及全民健身运动的基地,对分散在全市各地的体育场馆,特别是市属和区属体育场馆,应逐一分析其区位特点,确定竞技体育比赛训练场馆、观赏比赛场馆、全民健身场馆等不同主导功能定位,有的放矢地制定具体方案,合理利用体育场馆。
  1.大学校园体育场馆——解决高校缺乏综合体育馆的问题,合理利用高校的人力、物力资源,有效配置社会资源,通过承办赛事产生社会效应,提高场馆使用率。同时,应向社会开放。
  2.社区配套体育场馆——建设在人口稠密、体育设施相对缺乏的大型社区,这些新建及改扩建的高品质的一流体育场馆极大提高了群众的健身热情,有效缓解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紧张状况,兼顾赛事、餐饮、娱乐、市民活动等消费群体。例如:老城区内的燕子岗体育场应作为全民健身为主的场馆。
  3.综合型馆所——比较集中建设的大型场馆。它们将作为集体育、竞赛、文化、娱乐、市民活动于一体的综合型馆所,同时也可举办大型的演出和展览会,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包括多种体育项目在内的综合文化会展和体育服务,拓展场馆的利用空间。例如:天河体育中心场馆竞赛条件较好,主馆可作为比赛场馆,同时兼顾文艺演出,其余场馆及室外可做群众体育锻炼场所。
  4.风景旅游区的体育场馆——位于广州从化温泉养生谷亚运会马术比赛场和花都九龙湖高尔夫球会,都属于配套设施齐全的休闲、旅游、度假型场所,立足于高档消费群体,可以取得理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建的飞碟中心,作为竞技体育训练基地,同时可与当地旅游资源结合,开展射击等旅游体育运动。
  二、完善公共配套设施,促进场馆周边社区发展
  体育场馆与社区发展具有互相影响,共同发展的关系。作为大型的公共城建配套设施,体育场馆对周边社区的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而社区的发展,人口的聚集,反过来促进场馆的经营和利用。要充分利用亚运场馆布局分散的特点,发挥体育场馆对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完善场馆周边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相应的配套交通服务,在财政投入、道路建设、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带动城区的发展,疏解城市中心区人口,缓解城市压力。
例如奥体中心、亚运城综合馆、南沙区体育场馆等,就是这一类可起到推动区域发展作用的中心场馆,相关政府部门应善加利用,让建设场馆的巨大投入,以另一种方式回报社会。
  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搭建体育产业发展平台
  在2007年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了发展体育产业的十六字方针: “依托场馆、紧扣本体、全面发展、服务社会。即要遵循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律,以体育场馆为平台和依托,重点培育、扩大和提升健身休闲服务业、竞赛表演业等核心产业,发挥核心产业的延伸和拉动作用。推动体育用品、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传媒服务、体育建筑等相关产业全面发展。
  根据2010319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在落实《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的工作中,政府应对体育场馆的群众健身、文化休闲、体育竞赛等公益性活动在税费、水、电、气等能源价格,以及活动补贴方面给予明确的优惠,以鼓励体育场馆积极主动地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通过体育的手段,塑造优秀的国民体质和精神面貌,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多种经营,提高效率,开拓场馆运营新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场馆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除建设资金外,赛后场馆维护和运营投入也很大,建议根据场馆的具体情况,引入多种经营模式,提高经营效率,减少公共财政负担。
  在国外的发达地区,场馆的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三类:针对社区休闲公共体育场所的俱乐部会员制,针对竞技式大型体育场馆的商业化经营,针对综合型场所的政府与投资人联合建设和监督管理兼顾体育、休闲、饮食、商务等多种经营。建议政府根据广州的实际情况,吸取其有益做法,开拓场馆运营新模式。对以竞技体育为主的场馆,维护及运营经费以政府拨款为主,保证国家竞技体育的发展,适当开展文娱和全民健身运动;其他场馆,应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机制,提高管理运营单位积极性,提升场馆效益。
  五、统筹资源,科学管理,降低维护费用
  场馆交付使用后,即进入管理维护期,后期管理复杂、维修费用高,由于传统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简单,维修模式不尽科学,维修费用缺乏监管,资源分配不尽合理,都可能导致维修费用增加。建议引入专业管理和科学管理的方式,降低维护费用。
  一是专业管理。采用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方式,通过合理的评估予以适当的财政补贴,在明确管理目标及管理责任后,将场馆的运营管理委托给专业的、有信誉的体育场馆管理机构进行管理。这样做既保证了赛后场馆可持续为市民提供公益服务的社会责任,实现场馆建设规划的初衷,又可以通过专业机构的管理,达到较高的管理服务水平,保证场馆物业的保值,提高场馆的经济效益,降低维护及运营费用,减少政府的财政补贴,最终实现政府、市民、运营管理机构的多赢结果。
  二是科学管理。在场馆管理中,引入科学的维修维护思想和管理模式,建立基于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场馆全生命周期维修维护管理过程,建立以设施设备为中心的维修管理平台以及以资产为导向的物资管理系统,提高我们管理水平,可以大大降低维护费用。 
  六、增加投入,利用空间,大力普及全民健身运动
  由于历史的原因,广州市人均体育用地低于国家规定的人均0.2平方米的标准,特别是在老城区,差距更大,因此,对现有的体育用地要充分利用,但是,亚运前,很多体育场馆的室内外空间尚未充分得到利用。例如广州体育馆,建筑物外部大量空旷用地却几乎没有可供群众锻炼用的室外体育设施,类似情况在其他一些场馆同样存在。
  体育场馆是城市规划中体育配套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市民群众开展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大力普及全民健身活动的基地。政府应借亚运东风,增加财政投入,对体育场馆所属的专用绿地和开放空间进行细致的赛后利用设计,建设群众体育健身设施,弥补城市公共活动场地的缺乏,使之成为群众开展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的场所,大力普及全民健身运动。

 


打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