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纵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纵览 >> 咨政建言 咨政建言

关于着力抓好科技服务业促进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建议案
发布时间:2012-01-02

市政协常务委员会

 

200812月)

 

为了把第四季度常委会议关于“着力抓好科技服务业,促进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专题议政,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并且把提高专题议政的质量和水平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市政协平欣光副主席的带领下,市政协经济委与市工商联联合组成的专题调研组,用2个多月时间对我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广大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共识初步形成,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建立,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技术交易比较活跃,但也存在科技服务发展无规划、现状无统计、设计研发能力薄弱、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科技金融和公共检测服务滞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调查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科技服务业的界定及其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

科技服务业是一个新的概念,目前国内并无明确的定义,根据大多数专家学者的观点:科技服务业是以技术和知识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产业,具有明显的产业形态特征,其服务手段是技术、知识,服务对象是社会各个行业。

科技服务业在生产性服务业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生产者提供作为中间投入服务的部门与行业的统称。金融、信息、商务、科技服务,是生产性服务业中四大典型行业。科技服务不仅体现在生产领域,而且在科研、教育等其他社会领域同样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科学技术知识的产生、科学技术知识的应用及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等等围绕科技成果产生和产业化进程的各种服务。生产性服务业中的科技服务业,着重于研发设计、技术孵化、技术交易、技术检测、服务外包、科技中介、科技金融等服务。其中,研发设计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和保障,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科技服务业的重要性体现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服务,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通过技术水平的提升,消除技术壁垒,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倍增效应;改进经济增长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报告将以生产性服务业中的科技服务为切入点,借鉴外地经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研究。

二、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科技服务业有了较快的发展,表现在:

(一)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共识初步形成

随着经济和科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竞争的核心,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今年4月,省委汪洋书记在广州调研考察时提出,广州有必要也有条件成为全省自主创新的策源地和核心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6月,在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广州要建设成华南科技创新中心,并把科技服务业作为重点发展行业。市委、市政府在多个规划、决定中均提出,要将广州建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创新型区域中心城市。9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更加明确地指出:要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摆上突出的位置,要把科技服务业作为重点新兴服务业之一加快发展。

(二)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近几年来,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到2007年,广州地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44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64个,一批骨干企业相继建立研发中心和研究院,如建立广州汽车集团工程研究院、广州无线电集团研究院、广州金发科技研究院等高水平的企业研发机构,推动了广州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实验室建设也取得了新突破,目前广州地区共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9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9个。其中广州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已成为全国副省级城市中首家由市属单位承担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减震控制与安全结构重点实验室被列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孵化质量有所提高,目前,全市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22家,总孵化面积达117万平方米,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正在加快第三期建设,建成后总孵化面积达11.1万平方米。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的产学研联合体,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在培育中初显规模:一是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成了软件评测中心、低温实验室等10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运用技术进步资金支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48个;二是设立各类开放式公共实验室。将4000多台科研仪器设备信息纳入公共实验室平台,为企业和单位科研提供服务;三是围绕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建立创新平台。如建立了药物中试、提取分离、质量分析、品种开发等10个生物和中药现代化创新平台。

(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发展较快

广州高新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由广州科学城、天河科技园、黄花岗科技园、广州民营科技园、南沙资讯科技园及广州国际生物岛等多个园区组成的功能互补、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格局。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网游动漫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等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在高新区挂牌。目前,广州高新区集聚了各类科技企业2800多家,其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600家,2007年广州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210亿元。

(四)科技投入逐年加大

2007年,我市科技三项费用(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和重大科研项目补助费)为5.5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为1.3%。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548项,投入财政科技经费3.14亿元,带动社会科技投入33.71亿元,达到110的投入带动效应。在政府财政科技经费的带动下,我市科技投入逐年加大,2007年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130.4亿元,比2004年增加91.7%。(见图一)

图一20042007年广州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五)技术市场比较活跃

2007年,广州签订技术合同共17529项,成交金额共112.27亿元。其中输出技术签订合同共11009项,成交金额77.11亿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吸纳技术合同共6520项,成交金额35016万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三。2007年签订技术合同项数较2006年增长13.2%,成交金额比2006年增长20.85%

(六)人才和科技促进工业经济增长效果显著

目前广州地区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7.68万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科技人力资源丰富,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成效明显,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工业经济的科技含量逐年增加。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2007年达53.6%,比2000年提高了5.5个百分点。(见图二)

图二:20002007年广州市科技进步在工业经济增长中的份额

三、对照国际国内的先进经验,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科技服务业缺乏研究和规划

我市不少发展规划和政策文件中都有科技服务业的内容,但没有作为独立的产业形态进行研究和规划,而北京、天津、江苏、佛山等省市已把科技服务业作为独立产业制订发展规划、分类统计,并出台相关的实施意见。北京市提出了努力构建“以研发业为主体,设计业和检测业为支撑,科技中介业为补充”的科技服务业产业体系,把科技服务业作为支柱产业。天津市发布了《天津市2003-2010年科技服务业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重点发展软件与服务外包、工程设计、IT服务、科技中介和基础研究等领域,并成立了天津市科技服务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江苏省制定了《江苏省科技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佛山市从去年开始,着手制订《佛山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2015)》。相比这些省市,我市迄今为止还未专门出台关于发展科技服务业的政策文件和产业规划,引才引智政策老化,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减弱。正因为如此,科技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战略地位不突出,对科技服务业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大多涉及科技服务业的政策过于宽泛,难以落实到位,对全市科技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缺少宏观指导。

(二)设计研发能力薄弱

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后,韩国在政府的主导下实施经济转型,明确提出“设计韩国”战略。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扶持措施,如建立国家设计振兴院、成立产业设计特别委员会、创新教育体系、组织国际交流等,采取“政府主导、专业机构推进”的国家设计振兴模式,使得韩国在10年中从先模仿国外产品实现经济增长,到迅速成为东北亚地区的设计强国。而广州的设计研发资源分散,外观设计多,发明专利及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能力不强,技术研究的资金大而转化服务的配套少,供求双方的信息不灵敏,互动、互通的沟通不顺畅。在研发投入方面,广州尽管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但与国内主要城市相比,RD投入所占GDP比重还有明显差距。2007年我市RD投入只占北京的24.67%、上海的50.78%、深圳的68.33%;我市RDGDP比重只是北京的1/3、上海的3/4、深圳的1/2。(见图3、图4

3   2007年国内主要城市R&D经费投入额

4  2007年国内主要城市R&D投入占GDP比重(三)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

 

佛山市委、市政府从2001年起就成立领导小组,设立专项资金,多管齐下,结合佛山产业的优势,全方位、多层面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州是华南地区科技服务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市,集中了一批高水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但由于产学研合作不紧密,脱节现象严重,存在研发成果多、成果转化少、转化难的现象,造成部分成果及人才流失;科技服市场化程度低、缺少竞争机制,科技服务的有效供给受到抑制,影响整个科技服务业产业化发育程度,科技服务资源没有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

(四)创业投资和科技金融服务业发展活力不足

北京市高度重视科技金融工作。在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引导企业参与科技保险和推动企业进入“新三板”市场等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如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科技企业的需求,通过加强园区信用体系建设促进融资、成立科技企业信用促进会、组织科技企业集合发行企业债券、探索成立中关村科技银行等多种金融服务方式,为一批优质的高科技、高成长的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广州是国内发展创业投资最早的地区之一,2007年底,以广州市为注册地的创业投资机构有23家,但创投机构在广州投资的项目只有约80个,投资金额50亿元。十多年来风险投资规模一直没有较大发展,科技金融创新手段不足,观念陈旧以及沿用国有资本的追究问责制的局限,使风投多投在非风险项目上,未能真正发挥专业的风险投资应有作用,风投的退出渠道不畅,资金的创新能力和增值服务受到抑制。

(五)自主创新服务平台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香港政府十分关注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20007月原工业署更名为创新科技署,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工业持续发展,引领香港成为以知识为本的世界级经济体系,作为其支持系统的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生产力促进局(相当于内地的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致力于为香港本地产业在制造技术、信息科技、环境科技、商业管理、对外贸易和培训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政府的相关管理职能在此类机构中得以延伸,成为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随着香港企业在内地发展,生产力促进局已在广州、深圳、东莞设立咨询公司或办事处,在为港资企业服务的同时,也为大陆的相关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功能和收益不断扩展。但我市一大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分散、规模小,龙头带动能力弱;科研体制改革后一些原定位为公益型的科技服务机构迫于生存,使承接政府委托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的公益性职能被削弱;广州工研院大而全,以自主研发为主导的发展定位也值得商榷。

(六)公共检测技术服务行业发展滞后

深圳市在不断完善行政管理部门检测机构的同时,还积极推进各行业协会建立公共检测技术服务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设立检测企业。但我市检验检测体系中,以政府监管业务为导向的实验室体制存在明显缺陷,这类检测机构服务于产业的能力不足,技术水平不高,服务意识和竞争能力弱。并且由于政府监管职能又分属不同部门,职能部门之间缺乏资源共享的意识和信息沟通渠道,造成相同功能的实验室重复建设,相同功能的仪器设备重复投资,仪器利用率不足,资源浪费严重。四、着力抓好科技服务业,促进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

对策和建议

科技服务每创造1个单位的收益,就能为服务对象带来5个单位以上的收益增加或经营成本与交易成本的降低,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认识的基础和共识。我市要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的高端化,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为服务于珠三角及华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加快制订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规划

一是提高对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战略地位的认识。把我市科技服务业作为重要的产业形态进行专题研究,探索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新思路。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针对我市科技服务业业态特点制订有我市特色的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攻关重点、投入机制和相关配套政策,促进我市科技服务业健康发展。二是加强科技服务业统计工作。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对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基本划分的基础上,适当细化科技服务业的调查指标,在将要开展的经济普查中,对全市科技服务业基本单位统计分析,为制定发展科技服务业政策和科学规划提供依据。

(二)建立以研发设计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是研发设计要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要深化科研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对先进技术引进的办法,权威集约发布技术引进目录和世界先进技术转让信息,并在技术认证、产权交易、科技服务支撑等方面为对接企业提供服务。在着力抓好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设计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及专业学会的作用,组织行业、产业的专题设计展或竞赛,树立广州设计产业的品牌。要搭建项目流动、审核和技术发布的平台,及时提供项目信息、项目评级、项目指引、项目需求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帮助研发机构与企业的对接,使资金追踪项目、项目面向市场,不断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特别是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要增加对成果转化的考核指标,成果申报后,如发明者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将技术转让,可由政府把技术回收并在技术市场上挂牌转让,以争取这部分研发成果留在广州。

二是建立新型产学研联盟。探索建立产学研各方利益协调机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把实验室建在企业和企业把技术研发中心设在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战略合作。要突出发展重点,制订发展计划,每年在广州市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重点选择有行业导向特色、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大中型企业,给予政策扶持,不断提升其科技研发水平和龙头带动能力,并为其承担国家和省、市科技研发专项提供便利,逐步实现由“广州制造”向“广州创造”转变。

三是充分发挥广州工业研究院作为我市工业研发设计交互平台的作用。坚持以汇集企业的需求,动态发布,向国际招智、招商、招技、引资,为企业科技需求发挥引航服务作用。同时,围绕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化进行应用性研究开发,及时向企业提供技术转移和各项工业技术服务,使广州工研院成为获取世界智力和科技资源的企业技术交互平台。

四是建立区域间的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合作联合体。整合我市科研院所大型实验室和政府授权的检测认证企业资源,建立共享检测认证服务体系,提高检测认证质量和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水平,打造国际知名认证机构品牌;吸引国际资源和民营经济参与科研院所改制,促进公共检测技术服务从“官本位”向市场化、国际化转变,真正成为国际权威的第三方认证。同时,要打破行政体制的局限,通过企业股份制、项目股份制等混合经济形式整合企业和单位同类的工程(技术)中心,着力打造分布式公共实验室、技术服务中心等,形成一个更高水平的、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联合攻关,共同服务,共享利益,增强广州科技服务的竞争能力。

(三)加快科技孵化体系建设

一是建设专业孵化器。引入社会资本,突出特色化和专业化,建立一批在高新技术重点发展领域,如现代服务业、三大支柱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文化创意、节能减排的环保产业等符合国家产业支持政策和广州产业发展方向的专业孵化器,形成区域性专业孵化基地和产业基地。

二是建设虚拟孵化器。以现有实体孵化器为基础,以互联网为载体,突破区域限制和空间局限,整合我市不同地区科技孵化资源,构建承载孵化资源的基础性网络及服务平台,集中为科技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商务服务、风险投资、技术服务、人才培训、企业诊断等创业服务,形成实体孵化器与政府、研发机构和金融资本相互联系的虚拟孵化网络系统,促进虚拟孵化器与实体孵化器互动融合,实现孵化器地理集聚和服务辐射,形成区域性核心孵化基地。

三是延伸孵化器服务功能。探索推行“三级立体孵化”,构建从孵化器到产业化基地的“接力式”成果孵化体系:一级孵化基地的重点是为科技水平高的初创企业提供创业资金、风险防范、实验和试验等专业化的创业服务;二级孵化基地的重点是为走出孵化器的初始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产业孵化服务以及各种增值服务,包括专业技术服务、管理咨询服务、风险投资服务、人力资源开发、企业培训服务、产权交易服务等;三级孵化基地的重点是促进进入成熟期的企业做大做强,为其提供个性化需求的硬件设施和发展层面的投融资服务。

(四)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外包业务

一是科技服务外包要有准确定位。要确立发展服务外包业务不仅是为外国企业服务,而更多是为国内企业,特别是珠三角及华南地区的企业提供服务的共识。同时要引导企业认识到,企业的科技功能和需求是可以通过科技服务市场购买和拥有的。

二是打造科技服务市场。政府应充分发挥对市场的引导和扶持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我市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一个跨地区的、相对集中的企业科技服务需求的信息平台,然后吸引、组织在广州形成科技服务的信息中心、资源中心、撮合中心和交易中心,努力扩大科技服务外包和交易的需求。同时,要进一步放开科技服务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融入世界大市场和产业分工的体系之中。

三是制订科技服务外包的规范。规范发包和承包以及中介机构的行为,形成促进服务外包市场发展的良好氛围。财政供养单位应带头推行科技服务外包;要鼓励更多企业和机构都接受和实行科技服务外包;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主动承接国际科技服务外包业务。

(五)进一步推动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

建设科技服务业集聚区。要按照产业功能导向、重点集聚的原则,依托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引导研发设计、金融与风险投资、孵化器基地等科技服务企业向科学城、天河高新区、五山地区、大学城、南沙科技园、广州国际生物岛等园区集聚。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广州国际科技服务业园区,努力突破土地资源紧缺、企业的综合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的发展瓶颈。同时要充分利用老城区的商务区、大厦以及“退二进三”的工业厂房吸引各类科技服务资源的集聚,形成有影响力的高辐射性的“广州服务”集群,为珠三角乃至更大范围的服务提供支撑。

(六)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服务

一是设立创业投资引导专项资金。根据国务院《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指导意见》,探索设立具有广州特色的创业投资专项资金,通过参股、融资担保、提供配套投资和奖励等方式,吸引国内外、境内外资金、社会资金来我市开展创业投资业务。对在我市注册的创业投资基金,引导基金可按照其注册资本的10-15%比例参股,通过倍增效应,带动大量社会资本进入产业投资领域,推动我市创业投资的发展甚至是银行业的深化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科技风险投资。加强国有科技风险投资的示范引导作用,研究制订有别于其他国有企业的监管模式和考核方式,由专家顾问团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评估,按照灵活的市场模式运作,发挥其引导民间资金的作用,调动社会投入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民营科技风险投资机构,推进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制定规范私募股权基金的注册登记和审批的实施意见,允许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基金进行工商登记,进行合法经营。

三是推动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科技保险。由市科技局设立专项资金,为科技企业单笔贷款提供风险准备金,出台允许非专利技术或无形资产等参与担保的政策,扩大担保范围,降低企业贷款成本,同时要加强科技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建设,提高担保率促进融资。积极申请第三批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城市,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设立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研发责任险、关键研发设备险、营业中断险、环境污染责任险、小额贷款保证险等科技险种,同时研究建立科技保险保费补贴制度。

(七)进一步培养和引进科技服务领军人才

一是完善高端人才的引才引智机制。落实《广东省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实施意见》,研究制订我市引进高端人才的规划和综合配套政策。充分发挥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人员交流会的作用,重点瞄准深陷金融危机中的欧美大型企业和研发机构,根据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及按照项目整体需求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科研团队。利用广州创新联盟、院士沙龙等平台引智入穗,重点吸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担任省级重大科研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国外科技领军人才等来穗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研活动,开展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创业或其他专业工作。

二是完善高端人才的培训机制。充分发挥我市高校资源丰富的优势,鼓励、支持在穗科研机构开设科技服务专业课程,开展相关学历教育和专业研究,努力培养技术交易经纪人等熟悉国际通行规则和惯例的科技服务专业人才队伍,促进科技服务人才职业化建设。重视培养各类科技骨干人才,形成合理的人才梯次结构;大力提高全民的科技素质,特别是重视中小学生科技知识的普及。

三是完善高端人才的保障机制。针对高端人才,特别是国外高端人才引进的特点,在简化流动手续、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认定、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等提供便利,研究制定政府为科技高端人才投保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解决其后顾之忧。


打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