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广州市委员会
(2011年2月22日)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农业社会那些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存(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作为文化遗产加以悉心保护,而工业遗产的保护则被忽视。普遍认为工业场所只是生产和劳动就业的地方,而对废弃或即将停产的工业场所,则更多地代表过时和落后,难以想象它们应该作为工业遗产而列入保护之列。更有认为,从生产领域上淘汰下来的东西只是废弃物,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包袱和障碍,应将它们彻底拆除清理。工业遗产与工业垃圾只是一“念”之差,因此,有必要关注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一、工业遗产价值和保护利用意义
工业遗产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保护工业遗产就是保持人类文化的传承,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社会价值。它们见证了人类巨大变革时期社会的日常生活,记录了普通劳动群众难以忘怀的人生,成为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构成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
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科技价值。它们见证了科学技术对于工业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保护好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突出价值的工业遗产,能给后人留下相对完整的工业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
二、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概况
在城市化进程中,工业遗存在拆与保、弃与用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碰撞。上世纪50年代开始,伴随社会转型,在欧美国家率先掀起了一场保护工业遗产的浪潮。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率先成立“英国工业考古学会”,其主要任务是记录英国工业遗存、建议地方政府保护与维护具有历史价值的工业建筑等。继英国之后,许多欧洲国家,像比利时、法国、德国都开始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工业遗产保护与管理的研究。2003年7月,国际产业遗产保护联合会起草了专门针对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将保护工业遗产的问题提到与保护其他历史文物同等重要的地位。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西欧国家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管理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机制。
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同样进入社会转型期,随着城市空间结构和使用功能的变化,新型工业建设项目开始向城外拓展,城内的旧工业区日渐废置,不少企业“关、停、并、转”,一些尚未被界定为文物、未受到重视的工业建筑和相关遗存,正急速从城市中消失。有鉴于此,上海市政府于1991年发布了《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对自1840年至1949年建造的重要建筑提出了明确的保护措施。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也提出了经济发展与城市功能及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模式。其中对内环线以内闲置的全部工业厂房规划了适宜的用途,而不是一味拆除。其中对杨树浦一带传统市政工业区和苏州河沿岸工业区的整治工程,使这些工业遗产得到妥善保护和合理利用,使城市文脉得以延续。北京市对首钢和东郊的纺织城等一些建于50年代的大型企业区域进行重新定位,将其规划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区域;并着手制定利用四环路内部分旧厂房置换新产业、推进创意产业园建设的规划。
三、广州工业遗产状况
广州不仅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我国近现代革命的发生地、全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也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广州最早引进国外近现代工业技术、最早出现外资经营企业,最早出现大宗对外贸易工业商品,最早办起近代军事工业。自鸦片战争以来,私营民族工业、国家民族工业、官僚买办工业、外国资本主义工业以及社会主义工业,都在广州这块土地上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工业文化遗产。它们反映和见证了广州工业化时代的进程。下表是广州部分工业遗存状况。
名称 |
历史 |
现状 |
广州西村士敏土厂 |
建于民国17年前后,是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工厂,1955年改名为广州水泥厂,“五羊牌”水泥行销国内外,是广东省大型建材生产企业之一。 |
已消失,原地被开发为房地产 |
广东饮料厂 |
民国23年建,是华南第一家啤酒厂,以生产啤酒、汽水为主。该厂主要设备从捷克购进,是广东啤酒厂的前身。 |
依然营运 |
西村发电厂 |
民国23年建于西村泥城,设备从德国柏林西门子发电厂购进,是现广州发电厂的前身。 |
正常营运 |
西村自来水厂 |
前身为增涉水厂,光绪三十一年筹建后几经扩建,是广州最大的自来水厂。 |
正常营运 |
广州造币厂 |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张之洞建,中国驻英公使刘瑞芬在英购机器,所造“光绪通宝”是首家机制制钱。 |
文物保护单位 |
广州机器局 |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两广总督瑞麟创办,开创了近代岭南军事工业的先河。 |
原址规划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李裕兴针织厂 |
是广州市针织行业历史最长的企业 |
无处考证 |
广州造船厂 |
前身为广东水师船坞,1914年为资本家谭毓秀、谭礼庭父子收购,改建为广南船坞,1955年初,改名为“交通部广州海运局广州船舶修造厂”。 |
营运,位于白鹅潭规划区内,争议颇多 |
省营纺织厂 |
民国22年筹建,民国24年建成投产。 |
己消失,原地开发为房地产 |
太古仓 |
1911年,陈沛霖、陈拔廷在广州芳村合股开办了协同和机器厂。成为华南地区生产动力机最早、最大的工厂。 |
改造利用中 |
协同和机器厂旧址 |
1911年开办,为华南地区生产动力机最早、最大的工厂。 |
文物保护单位 |
渣甸仓 |
渣甸洋行,英商于道光八年创建,占地132亩,是当时广州港重要码头之一。 |
文物保护单位 |
柯拜船坞(黄埔造船厂前身) |
清道光25年,英国人柯拜在广州黄埔建立,这是外国资本家在广州经营的第一家近代船舶修造厂,也是中国近代工业开办最早的工厂,其规模在当时是全国之最。 |
经两次扩建,成为华南地区建造军舰、潜艇等的主要船厂 |
广州电灯厂 |
光绪十六年1890年华侨黄秉常集资开办广州电灯厂,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
现无处考证 |
广州钢铁厂 |
1957建,是广东省第一家钢铁冶炼企业,在广东钢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白鹅潭规划内,对是否搬迁争论不断 |
增涉公园 |
公园内保留和改建了广州工业发展史上的两座工业塔楼 |
免费对外开放,但鲜为人知 |
名称历史现状广州西村
士敏土厂建于民国17年前后,是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工厂,1955年改名为广州水泥厂,“五羊牌”水泥行销国内外,是广东省大型建材生产企业之一。已消失,原地被开发为房地产广东饮料厂民国23年建,是华南第一家啤酒厂,以生产啤酒、汽水为主。该厂主要设备从捷克购进,是广东啤酒厂的前身。依然营运西村发电厂民国23年建于西村泥城,设备从德国柏林西门子发电厂购进,是现广州发电厂的前身。正常营运西村
自来水厂前身为增涉水厂,光绪三十一年筹建后几经扩建,是广州最大的自来水厂。正常营运广州造币厂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张之洞建,中国驻英公使刘瑞芬在英购机器,所造“光绪通宝”是首家机制制钱。文物保护单位广州机器局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两广总督瑞麟创办,开创了近代岭南军事工业的先河。原址规划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李裕兴针织厂是广州市针织行业历史最长的企业无处考证广州造船厂前身为广东水师船坞,1914年为资本家谭毓秀、谭礼庭父子收购,改建为广南船坞,1955年初,改名为“交通部广州海运局广州船舶修造厂”。营运,位于白鹅潭规划区内,争议颇多省营纺织厂民国22年筹建,民国24年建成投产。已消失,原地开发为房地产太古仓1911年,陈沛霖、陈拔廷在广州芳村合股开办了协同和机器厂。成为华南地区生产动力机最早、最大的工厂。改造利用中协同和机器
厂旧址1911年开办,为华南地区生产动力机最早、最大的工厂。文物保护单位渣甸仓渣甸洋行,英商于道光八年创建,占地132亩,是当时广州港重要码头之一。文物保护单位柯拜船坞(黄埔造船厂前身)清道光25年,英国人柯拜在广州黄埔建立,这是外国资本家在广州经营的第一家近代船舶修造厂,也是中国近代工业开办最早的工厂,其规模在当时是全国之最。经两次扩建,成为华南地区建造军舰、潜艇等的主要船厂广州电灯厂光绪十六年1890年华侨黄秉常集资开办广州电灯厂,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现无处考证广州钢铁厂1957建,是广东省第一家钢铁冶炼企业,在广东钢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白鹅潭规划内,对是否搬迁争论不断增涉公园公园内保留和改建了广州工业发展史上的两座工业塔楼免费对外开放,但鲜为人知广州市有着丰富的工业遗存,但真正把它作为文化遗产来保护和利用的较少,多被开发为房地产,如西村广州水泥厂,近27万平方米的厂址,现已全部拆建商品房。一些有纪念价值、观赏价值的大型工业设施、配套的名人别墅,尚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利用。(从上表)可以看出,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有3个(广州造币厂、协同和机器厂旧址、渣甸仓),开发利用的有1个(增涉公园),工业遗存建筑已经消失的有2个,无处考证的有4个,还在运营但无保护措施的有9个。开发利用和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仅占潜在工业遗产总数的20%,即使是文物保护单位,也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只是把它保留着,市民对这些地方一般不知情。
四、广州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建议
广州经济的飞速发展迎来了“退二进三”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业企业分批陆续搬离城区,也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工业遗产。尽管部分工业建筑遗产已经完全丧失了最初的生产功能和经济效益,但它们具有独特的价值。它们见证了广州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承载着深刻的工业文明内涵。历史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广州工业遗产亟待保护和利用。建议: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重视工业遗产保护,编制工业遗产保护规划
工业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一种,对它的保护和投入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关注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因此,政府要在对广州市工业遗产进行调查、鉴定和登录的基础上,编制广州市工业遗产保护规划,才能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好工业遗产。
(二)建立工业博物(览)馆,推动工业遗产利用
工业遗产有别于其他文化遗产,它的更重要的价值在于通过适应性改造加以充分利用。广州近现代工业的旧工厂、旧仓库和旧港口,大部分分布在荔湾区及海珠区的珠江沿岸,有针对性地围绕钢铁、造船、纺织等设置工业博物(览)馆,形成一条近现代工业遗产的旅游线路,推介工业遗产旅游。例如,广州钢铁厂在广州的工业历史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是广州近现代工业的代表,如果广州钢铁厂搬迁了,可将一部分重点车间或者代表性东西保留下来,建立一个钢铁博物馆,并加强推介,使其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三)对濒危消失的工业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
广州市的近现代工业遗存多数位于人口稠密的老城区,环境污染严重,已面临着“退二进三”的产业结构调整、搬迁、淘汰的命运。当前广州正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期”,“大拆大建”、欣欣向荣的房地产业将强烈地冲击着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的工作,而“工业遗产旅游”尚未叫响。因此,应该认识到工业遗产保护的严峻性,对此濒危消失的工业遗产,有必要采用抢救性的保护方法。
(四)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发挥市场作用,加大宣传力度
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涉及政府利益、市民大众利益和其他相关利益,所以单靠民众或单靠政府的力量,都无法顺利进行,都会具有某方面的局限性。为此,政府首先要做好的是,分清自己的职责,从管理体制上给工业遗产以有效的保护;其次,可通过建立专项保护基金,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广开资金来源渠道;再次,应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共同关注广州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